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嚴格準入,以規範保障網約車可持續發展

2016-10-09 12:20:04|來源:光明網|編輯:鄧晨曦

  時隔兩個月,上海的網約車地方細則終於揭開“面紗”。

  今天下午,京滬渝廣深五地各自出臺相關規定,針對網約車平臺公司、車輛、駕駛員制定了明確的許可條件,也讓下一步的網約車運營實現“有法可依”。

  網約車的管理辦法,關注度極高,牽涉利益眾多,既要兼顧行業良性發展,又要考慮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實際條件,政策出臺實屬不易。

  作為當下“時髦”的出行方式,網約車的“正名”已是大勢所趨。隨著各地政策的落地,今後,符合條件的網約車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駛上街頭,眾多專車司機也將告別“地下”狀態,行業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但為網約車“正名”,絕非任由其毫無邊際的自由擴張,更不是使之成為無所顧忌的“法治盲區”。在認定網約車本身存在的合理性同時,出臺相關制度,就是希望有效解決當下這一行業發展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

  一年來的大肆擴容,導致車輛、人員良莠不齊,而平臺企業對車輛的審核形同虛設,這些已成“頑疾”,由此造成的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屢見不鮮。

  今年4月,一則《女大學生叫到可疑專車》的消息在各大新媒體平臺轉發擴散。當事人通過打車軟體叫來的專車和軟體上顯示車號完全不符;今年3月,市交通執法總隊在執法過程中,更是查獲一專車車主同時使用3套車輛號牌……而因網約車産生的交通事故、治安事件、刑事案件也在不斷增加,各方都在呼籲,“對專車該管管了”。

  

  上海方案中,基本全面貫徹了依法管理、綠色環保、安全運行、公平競爭、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指導思想,處處體現“有的放矢”。比如,在準入門檻上,上海規定在滬網約車車輛和駕駛員必須是“滬籍”,這主要是因為,第一,因城施策,是國家大政方針的要求,畢竟城市是網約車管理的主體;第二,雙“滬籍”恰恰是遵循了共享經濟的規律,可以從信息端確認個人閒置資産拿出來進行社會共享。又比如,在車輛準入門檻上,全面實行“國五”排放標準。再比如,在公司管理上,上海明確要求網約車公司對駕駛員造成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侵害乘客利益、擾亂營運秩序等行為,應當採取暫停承接業務、登出平臺註冊等措施……

  網約車行業正經過前期的野蠻生長,並沐浴在當下方興未艾的資本擴張中。事實證明,平臺企業和從業者已經充分享受到了新業態帶來的高利益,卻並未完全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一個在不公平競爭下生長的行業,一個滋生安全隱患的行業,絕不應當成為“互聯網+”浪潮下的驕子,更不是“共享經濟”的標準化模板。

  規範網約車的運營,就是要讓公司和從業者擔起他們應盡的責任。新規緊緊抓住“從業門檻”這個要害,從人員和車輛資質上把住安全閥,嚴格要求持證上崗,其初衷正是為了廣大市民出行的安全考慮。要讓網約車和計程車一樣,做到準入無盲區、服務標準無盲區。

  

  安全底線,政府責無旁貸,與其在問題發生後兜底,不如在規範上做出有效調控,用無形的手去營造一個有序的行業生態,用一定程度的“收”帶來更為安全便捷的“放”。只有在利益各方都受到制衡並懂得自我約束的時候,這個行業才會迎來更廣闊的空間。

  新規既不乏強有力的限制,這是“收”,但在一些細節上同樣充滿人性化,比如要求平臺公司應當與駕駛員簽訂勞動合同或協議,也並不拒絕一部網約車同時註冊多平臺實現運營。這些“放開”的舉措正是從網約車從業人員的最大利益出發,努力為他們創造更多福祉。

  許多市民關心的是,對網約車嚴格管理後,會不會造成新的“打車難”?的確,規範網約車難免會在短時期內造成供給側的減量,但這是“短痛”,行業無序發展,安全事故迭出,最終公信度被毀,那將是“長痛”。

  一味通過大量社會車輛“入市”來解決“出行難”問題並不現實,“收緊”網約車的同時倒逼計程車行業的自我顛覆、徹底轉型,並鼓勵“順風車”合規合法地上路,為出行市民提供更為多元的選擇,這才是更大意義上的“放”。

  上海的地方細則,並非要扼殺一個行業蓬勃發展的生命力,而是在為“躍進”中的無序狠踩一腳剎車。這座城市願意包容一切創新嘗試,但更期待一個公平的市場秩序。溫家寶同志曾經説過,社會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對充滿互聯網基因的網約車行業,我們也期待它在新的軌道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