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是共産黨群眾路線的勝利

2016-10-09 15:48:0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張雪梅

圖片默認標題

  賽義德·哈桑·賈維德(巴基斯坦)

  今年10月份,中國將迎來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學過世界歷史以及了解中國事務的人們,需要刷新他們對這段改變中國命運、深刻影響世界發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認知。沒有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會有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但是在中國跨越這一“歷史性門檻”之前,沒有什麼比共産黨的成立以及兩萬五千里長征對中國的意義更重要。

  紅軍長征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軍事謀略和智慧。為保住革命的主力部隊,留存革命力量,工農紅軍以退為進,通過戰略轉移保住了繼續鬥爭的實力,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長征化危為機,轉危為安,從一場看似失敗的戰爭中找到東山再起的機會。工農紅軍在以寡敵眾的不利環境下展現出堅定不屈的意志力和隨機應變的靈活性。

  現在一提起長征,人們會聯想到奮發圖強、意志堅定、不怕吃苦、勇敢不屈等詞彙,這是“長征精神”的歷史延續。今天,人們看待長征,不再只是研究它的軍事和戰略意義,而是更多地解讀它在黨史發展中的意義。紅軍所到之處,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喚醒了佔中國人口80%的農村群眾的革命意識。長征覆蓋了中國內陸地區的廣大土地。如果沒有長征,就沒有中國農村地區革命鬥爭意識的覺醒。

  另一方面,紅軍長征是中國共産黨群眾路線的勝利。在長征途中,共産黨領導工農紅軍與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繫。在紅軍所在的革命根據地,戰士們跟當地的老鄉們建立了魚水之情:他們一起種莊稼,一起插秧,一起跟敵人打遊擊、策劃防禦行動。與此同時,戰士們還教老鄉學知識,給他們看病,親密猶如一家人。

  在掌握中華民族的命運之前,中國共産黨通過長征就已經積累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贏得了民心民意。共産黨從長征中汲取的組織經驗,為以後黨的壯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對國家的治理採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即君主統治臣民,中央管理地方,城市帶動郊區。然而,工農紅軍長征走的是自下而上的模式,它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如果沒有長征,中國可能就不會走到今天,中國人民的革命史可能也會不同。波瀾壯闊的兩萬五千里長征證明,打贏一場戰爭,重要的不是人數多寡、武器是否先進、彈藥是否充足,以及有沒有海外勢力的支持,起決定作用的力量來自於人民大眾、百折不撓的革命信念,以及一個有毅力、有膽識、有謀略的領導集體。

  (作者:賽義德·哈桑·賈維德,巴基斯坦前駐德國大使,目前任巴基斯坦國家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 翻譯:楊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