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高校體測亂象:代測成風 測前被令簽“生死狀”

2016-10-10 09:05:16|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趙妍

  原標題:高校體測亂象:代測成風 測前被令簽“生死狀”

  近日,天津一所高校在進行學生體質測試前,要求學生簽訂學校免責協議書,引起學生的不滿,這則“學生體質測試要簽‘生死狀’”的新聞也在輿論中引發了不小的波瀾。記者後來從該校了解到,在媒體報道這件事之後,學校已經取消了與學生簽訂體質測試免責協議的決定。但這起事件仍然給外界留下了幾個巨大的問號——學生參加體質測試竟成了高危行為?那麼,現在的體質測試是不是已經偏離了它的初衷?學校又該如何讓體質測試真正發揮督促學生加強身體鍛鍊的本意呢?

  説到與學校簽訂的體質測試免責協議,天津這所高校的一名大一新生直言“荒謬”,她認為這是學校在推卸責任:“我們在上體育課之前並沒有接受過特別仔細和全面的體檢,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在運動的過程中出現什麼危害。我覺得,作為學生,我們並不能完全由自己去面對參加體質測試之後可能出現的一切後果。”

  在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看來,天津這所高校想讓學生在體質測試前簽免責協議,從學校的角度説至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學校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現在學生體質之差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二是,學校是想認真地進行學生體質測試的,因為如果是在體質測試上敷衍了事的話,學生也不太可能有意外傷害。

  但天津這所高校與學生簽“生死狀”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王宗平認為,“讓學生感覺參加‘體質測試’就是像上戰場一樣的危險行為,會給學生造成恐懼心理,不利於督促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加體育運動和正確看待體質測試。”

  教育部推行“學生體質測試”制度的本意,是通過測試來督促學生加強體育鍛鍊,也為了讓學校更加重視校園體育活動,王宗平表示,“測試的標準其實並不高,學生只要保證一定的運動量都可以順利通過,對於身體有恙或是殘疾的學生,‘體質測試’也制訂了免測的相應辦法,可以説,只要學生平時加強鍛鍊,通過體質測試絕不是難事,更不是危險的事。”

  然而,一項旨在喚起學生運動熱情的政策,在施行的過程中卻嚴重走樣,把學生體質測試視為是高危行為只是其一,更為嚴重的還有學生體質測試過程中的弄虛作假。

  天津某高校的大三女生陳雁向記者介紹了她為同學“代測”的經歷。

  陳雁是當今大學生中少有的運動達人,上大學這幾年她已經在體質測試中幫同學代測了好幾次。陳雁除了在大型兼職QQ群裏發佈提供代測服務的“廣告”之外,也有很多知道她的熟人主動聯繫她。這個學期初她又收到了大四學姐希望她有償代測的微信。

  陳雁所在的學校通常是在學期初進行體測,很多大四的學生開學初期基本上沒課,往往都不在學校,他們回不了學校便選擇找學弟、學妹代測。體測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男生)、仰臥起坐(女生)、50米以及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這些項目全部代測下來的“全套”價格是150元,有熟人介紹的可以降到120元。

  這學期,陳雁分別替不同的學姐體測了3次,掙了420元,相當於她小半個月的生活費,她輕輕鬆鬆地掙了錢。

  被問到有沒有被老師發現過的時候,陳雁表示,由於學校體測時間安排很緊密,去年代測次數太多險些被老師發現,最後一項800米結束之後老師問她是否是本人,陳雁回答是後便走了。她説:“老師也不是太較真,如果老師當時要求看學生證可能就會被發現。”

  花錢雇傭“代測”的同學,則在獲取獎學金、升學保研等方面得到了好處。

  北京一所高校的大四學生何亞琳是個“學霸”,常年在班裏成績排名第一。可是何亞琳的學校獎學金制度與體育測試掛鉤,她大一的時候因為體測不合格沒有拿到獎學金。大二、大三學年她便找了自己的朋友幫忙代測,拿到了體測高分,順利獲得了兩年的獎學金。如今她做了出國的準備,但同時也以專業第一的身份申請了保研資格,如果拿不到國外知名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便準備保研。可是這卻讓第四名的保研替補同學忿忿不平,第四名的同學同樣辛辛苦苦努力了4年,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體測找人代測並拿了高分的人佔著保研第一名的資格。

  北京某高校的張越同學發現,體質測試的監考老師並不是很嚴,她經常替同學跑自己比較擅長的50米。據她介紹,學校的50米測試是由機器計算成績,參加測試的同學撞線之後機器就會自動顯示成績,老師只是在旁邊記成績,一般不會管測試的人是不是本人。張越説,她們幾個要好的同學都是互相幫忙代測自己擅長的項目。

  “作假”之風盛行的學生體質測試,事實上已很難發揮督促學生加強體育鍛鍊的作用,但很多學校並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和採取應對措施。

  學生不鍛鍊,體質不提高,學校自然也對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和體質測試時可能發生的受傷甚至猝死的傷害,擔驚受怕。

  按理説,教育部這幾年下發了有關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文件很多,但學生體質狀況就是沒有實質性改變。因為很多文件都沒有走出教育部。

  比如,2014年7月,教育部下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明確要求“每節體育課須保證一定的運動強度,其中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鍛鍊內容不得少於30%;要將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的素質鍛鍊項目作為考試內容,考試分數的權重不得少於30%。”

  王宗平表示,現在學生普遍怕長跑,反映的是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質差。上面的這條要求,就是為了加強學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質,但據他的調查,能夠切實做到的學校只有5%。

  如果學校都能落實上面的這條要求,再加上每年冬季學生必須參加的長跑活動,一年下來,學生的耐力素質訓練品質是應該有保證的,學校也能據此發現,哪些學生確實是身體有問題,不適合體測。那麼,學生怎麼可能還會怕體質測試,學校又怎麼可能還會擔心學生在體測時出問題?

  學生體質測試的目的不是為了測試,而是希望學生養成平時進行體育鍛鍊的習慣,學校也不能把體質測試當成是校園體育的重點,而是應該注重體育課、體育活動的常規建設,塑造學校的體育氛圍、體育文化。

  王宗平表示,學校體育的最終目的,是讓體育運動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身體好難道不是為了學生自己嗎?怎麼現在學生們都感覺是被“綁架著”參加體育鍛鍊和體質測試呢?(記者 慈鑫 實習生 王蒞媛 徐平)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