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美俄關係到底怎麼了?

2016-10-12 10:40:3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近來,美俄博弈愈演愈烈,從烏克蘭問題到敘利亞問題,再到東歐反導、核裁軍、駭客問題等,雙方的交鋒領域越來越多。美國陸軍參謀長馬克·米萊表示,美俄“幾乎肯定會發生武裝衝突”。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則宣稱,“美俄關係已發生根本變化,美國不僅發表仇俄言論,還採取對俄安全構成威脅的侵略性行動”。山雨欲來風滿樓,美俄關係似乎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美俄關係倒底怎麼了?是否到了無法挽回的境地?

  眾所週知,自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美俄關係跌宕起伏,多次發生戲劇性變化。“9·11”後,借全球反恐的東風,美俄關係一度冰釋前嫌甚至春暖花開。但這種好轉基於俄羅斯對美國全球反恐戰爭的支持和美國在反恐問題上對俄羅斯的需求,並不能掩蓋雙方在其他問題上的矛盾和衝突。美俄在開展反恐合作的同時,雙方在北約東擴、顏色革命等問題上的交鋒依然非常激烈。

  烏克蘭危機後,美俄關係及歐俄關係都急轉直下,雙方在軍事、外交、經濟等方面針鋒相對,以至出現美俄重新走向“冷戰”的説法。此後,美俄的交鋒逐漸擴展,從敘利亞危機到東南歐軍事部署、核裁軍、駭客問題,雙方的交鋒也愈加激烈。以東南歐軍事部署為例,烏克蘭危機後,美國及北約打著維護盟國安全的旗號大力強化在東南歐的軍事部署,包括預先部署重武器、打造快反部隊、增加軍演規模和頻次、推進反導佈局等。在俄羅斯看來,北約東擴及強化在東南歐的軍備反映了西方對俄羅斯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敵對心態,這些行動不僅壓縮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也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了現實威脅。因此,俄羅斯選擇強硬回擊,不僅多管齊下強化西部方向的軍備建設,還通過開展大規模軍演、在加裏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等有針對性地回應美國及北約的軍事動作。  

  在敘利亞問題上,美俄不僅停止了就敘利亞停火問題進行的談判,在聯合國安理會相互否決對方所提草案,還紛紛在各種場合撂狠話(如美國國務卿克裏公開呼籲要調查俄在敘利亞的“戰爭罪”),並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在中東地區的軍事部署。可以説,美俄因敘利亞問題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明顯上升。近日,俄羅斯還放話稱,俄軍正考慮重新在古巴、越南等地開設軍事基地。這更加引起了美國的警惕,美國媒體紛紛指責俄羅斯此舉為挑釁行為。

  可以説,美俄關係已經降到了冷戰結束以來的最低點。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美俄的國家利益差異,以及雙方內心深處對對方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國力一落千丈,但仍然擁有幅員遼闊的國土、強大的軍事實力、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以及永不破滅的大國抱負。因此,美國冷戰後對俄政策的一個重要出發點便是利用俄羅斯的虛弱,盡可能地削弱俄羅斯的發展潛力、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打消俄羅斯“恢復前蘇聯”的幻想,以防俄羅斯未來再次崛起為能夠與美國爭雄的超級大國。其主要方式便是推動北約東擴並在前蘇聯地區策動顏色革命,以助東歐國家、獨聯體國家在政治、安全、外交、經濟等方面“遠離”俄羅斯。對俄羅斯而言,雖然冷戰後國力大幅衰退,但從未自甘沉淪,也從未放鬆對西方的警惕,並一直竭力維護其原有的戰略空間。因此,美俄之間的遏制與反遏制鬥爭實際上一直沒有停歇,也很難停歇。

  近年來,雙方的爭鬥之所以愈演愈烈,既源於美國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持續擠壓,也源於國力漸長的俄羅斯不甘受欺、強力回應。可以説,今日的俄羅斯已不再是冷戰結束之初的“紙老虎”,而是一隻體格漸壯、意欲重振雄風的“北極熊”。因此,“新仇舊恨”的疊加導致美俄的爭鬥漸趨白熱化,爭鬥領域也不斷擴展。

  在此背景下,美俄在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危機等問題上雖有接觸和對話,雙方也都表現出與對方緩和關係的意願,但無奈兩國的利益和立場差距太大,誰都無意做出大的讓步或妥協。可以預見,美俄關係的惡化雖不至於讓雙方重新走向“冷戰”或爆發直接軍事衝突,但要冰釋前嫌甚至春暖花開也非易事。因此,美俄當前最需要做的採取切實措施,以防兩國軍隊在敘利亞擦槍走火,從而引發更大的、誰都無法控制的地緣政治危機。(賈春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