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強國】數字改變中國 網絡轉換動力

2016-10-12 14:32:2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主持學習併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指明瞭我國互聯網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路徑。現實表明,我國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之路,為世界互聯網發展做出了“中國貢獻”、創造了“中國經驗”、提供了“中國範式”。

  圖:2016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關村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這是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參觀中關村科技創新企業、科研單位重要創新成果後,邊交談邊走向會場。

  一、數字化成為改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利器”

  目前中國網民數量規模躍升全球第一,互聯網經濟佔我國GDP比重已達7%。不久前,國家發佈的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把數字化作為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的重要手段,著力解決長期以來我國製造業附加值低、全員勞動生産率低、勞動增加值率低等突出矛盾和問題,使“數字化”成為經濟發展方式的第一動力。

  數據已成為戰略資源,是新經濟發展“土壤”。在互聯網時代,海量數據的産生與流轉成為常態,數據的採集、存儲和使用成本迅速下降。過去50年中,存儲密度增長了5000萬倍,這使得數據成為匹敵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的新的生産要素。隨著IT時代開始進入DT時代,大數據日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資本要素,可以説,數據是新的“石油”,是國家和企業最為珍貴的財産。專家預計到2020年,全球數據使用量將達到約400億TB,將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因此,大數據技術將以一種新型的能力和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挖掘分析和應用,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産品和服務,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數據應用重塑行業格局,引發顛覆性變革。在數據經濟時代,數據正在流轉于各行各業,數據的挖掘應用正在重塑未來産業發展的競爭格局。數據將帶來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它將推動社會生産取得全面進步,助推零售業、製造業、金融業、醫療服務業等各行各業産生根本性變革。零售行業中,在市場分析、銷售規劃、運營以及供應鏈等方面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優化;製造業中,大數據可以有助於了解客戶的需求,全面提升産品設計、研發和銷售的精準度;金融行業中,大數據發揮處理海量數據時快速、準確的優勢,在較短的時間內構建準確的、實時的、貼切市場需求的模型。

  數據驅動轉型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大數據已成為我國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大數據充分利用優質共享的信息知識和創新資源,不斷降低社會信息成本,通過基於大數據精準分析和科學決策,有力支撐教育文化、健康醫療、電子商務、工業製造、現代農業等,提升傳統産業生産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培育形成新産業、新消費熱點和新服務模式。目前,我國大數據産業發展初顯端倪,數據價值鏈和産業鏈初步形成,百度、阿裡巴巴、大智慧等數據資源型和研發應用型企業初步涌現,未來將形成數據材料、數據探礦、數據加工、數據服務等一系列新興産業。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數字化的紅利將進一步釋放,數據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嶄新的動力。

  二、“互聯網+”激活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習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主旨演講中説,“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産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互聯網不是一般的技術或産業,而是和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新生産力。當前,以網絡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已經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中國的“互聯網+”、“智慧製造”,都是在新時期尋求發展的新的動力機制。

  互聯網+産業,加速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農業領域,農業互聯網從電子商務等網絡銷售環節向生産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發展空間;製造業領域,“互聯網+”推動製造業向數字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實現從大規模工業生産轉向個性化定制和網絡協同化生産轉變,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産方式的轉變;服務業領域,“互聯網+”正在以信息通信業為基點全面應用到第三産業,形成了如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等新業態,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電子商務為例,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勢頭依然迅猛,2016年1-7月全國網絡零售額已達到26268億元,總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金融行業中,根據艾瑞諮詢《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格局研究報告(2015)》顯示,我國網上銀行交易量達到了1292.5萬億元,互聯網支付達到了80767億元,大大顛覆了傳統金融業發展模式。可以説,各行各業,通過與“互聯網+”逐步形成了新的業態、新的模式,新的動力機制,逐步改變了發展模式,這已經成為當下經濟社會轉型的大趨勢。

  互聯網+政府,助力政府治理智慧化轉型。政府管理服務,依託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對各部門信息數據的整合,突破部門之間信息孤島,把數據轉化成決策的新依據、服務的新手段,改善公共服務,形成科學決策。同時,通過不同部門之間數據的互通共享,促使政府部門聯動創新、優化服務,將鬆散的政務服務進行統一和流程再造,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管理水準。目前,從全國來看,很多地區和部門都已經實現或部分實現基於互聯網在線辦理相關政務服務事項。目前,包括BAT在內的中國互聯網巨頭通過自有的雲計算服務正在為地方政府搭建政務數據後臺,將原本留存在政府各個部門互不連通的數據歸集在一張網絡上,形成了統一的數據池,實現對政務數據的統一管理,進一步推動跨部門跨地區政府機構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政府管理創新,現代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正是數字化為前提的、基於“互聯網+”形成的政府管理新範式。

  互聯網+城市,開啟現代社會生活新時代。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Better City Better Life”,開啟了人們基於城市對美好生活的新嚮往。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可以實現城市各領域高效、智慧和精細化的管理、運行和服務,以滿足城市政府管理和服務、公眾生活等各項需求。尤其是在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等核心繫統之間的綜合集成應用創新,大大提升了城市基礎設施和運行的智慧化水準。在城市生活方面,社會事業信息化水準明顯提升,居民生活方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轉變。在教育領域,國家持續推進學校寬頻網絡建設,多地積極開展智慧教育試點示範工程,現代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水準明顯提高;在醫療領域,數字技術的融入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傳統醫療産業,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分級診療正日益普及;在旅遊領域,智慧旅遊試點已經覆蓋全國,並在旅遊移動互聯應用、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等領域有了長足突破。正是由於互聯網+,才真正使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得以實現。

  三、統籌數字與網絡混合動力,開創數字中國新路徑

  聚焦數字中國,尋求網絡動力,大力發展基於互聯網的信息經濟,是貫徹習總書記一系列講話精神,把創新驅動落到實處的必然選擇,也是“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起點。我國要加快網絡強國戰略部署,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製造2025”、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通過統籌數字與網絡混合動力,努力開闢數字中國發展的新路徑,推動我國走在數字與網絡經濟時代的世界前列。

  優化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在IT、DT時代,互聯網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國家新形象、經濟新動力的重要標誌。要深入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加快光纖到戶,推進“光網城市”建設;加快4G發展步伐,適時研發和部署5G商用,提高無線網絡覆蓋面;積極推進下一代互聯網(IPv6)建設,全面提升IPv6用戶普及率和網絡接入覆蓋率。統籌推進雲計算數據中心區域佈局,推動建設一批區域行業性雲計算中心、大數據交易中心、災備中心等。在城市交通、能源、通信、環保等公共基礎設施中廣泛部署智慧感知終端,形成全面覆蓋、泛在互聯的智慧感知網絡,提升公共基礎設施的智慧化水準。

  壯大數字化網絡經濟體系。要積極突破第五代移動通信(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重大技術,大力發展積體電路、移動智慧終端、信息通信設備、智慧工控系統、作業系統、智慧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核心産業;加快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培育先進感測器、智慧可穿戴設備等産業成為新增長點,加速北斗、遙感衛星商業化應用,積極推動虛擬現實(VR)、網絡文化産業等新興産業發展。鼓勵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智慧健康等互聯網新業態發展壯大。

  積極發展智慧製造新模式。圍繞産品智慧化和工廠的智慧化兩條主線,積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等新技術在産品研發中的融合應用,推動産品向自動化、網絡化、智慧化方向發展。推進製造業和互聯網融合創新,加大“機器換人”推進力度,實施“機聯網”和“廠聯網”示範工程,全面推廣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支持製造企業面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産品設計和整體解決方案,發展工控系統安全監控、系統運行維護、遠程診斷、總集成總承包等專業化新業務。

  構建智慧政府、智慧城市“雙智慧”服務體系。推進智慧政務發展,以重大業務應用為牽引,加快建設完善部門重要信息系統,重組跨部門政務服務業務協同流程,促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著眼于解決教育、醫療、就業、社保、養老、住房保障、社區等民生熱點問題,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積極發展基於互聯網的O2O應用服務,推廣基於互聯網的餐飲、娛樂、家政等城市社區服務;推進網絡約租車、網絡租房、網絡團購等共享經濟新業態;推動車位、醫院床位、就業崗位以及各類可分享的資源信息聯網發佈,構建優質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加快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一些公共支撐型應用平臺建設,推進智慧交通、智慧安監、智慧環保、智慧電網等城市治理工程,提升城市運行的精細化水準。

  構築網絡安全主動防禦體系。統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加強黨政機關重要信息系統、基礎信息網絡以及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應用系統信息安全防護,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支撐體系。加快建立網絡安全監測預警通報、網絡輿情導控、網絡可信身份管理、網絡溯源取證管理、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監測與評估等基礎平臺,提高網絡態勢感知、協調指揮、應急處置及定位溯源能力,構築網絡安全防禦體系。制定和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網絡空間治理與監管,構築網絡安全基石。

  (作者蘭建平,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