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為北渡金沙江打開通路 紅軍戰士楊清峰累得口吐鮮血

2016-10-13 22:05:22|來源:中國甘肅網|編輯:楊玉國

瀘定橋(資料圖)

  本網記者 宋芳科

  無論是教科書,還是紅色電影,兩萬五千里長征經典戰役飛奪瀘定橋中,紅軍戰士面對滔滔江水頂著槍林彈雨,徒手抓鐵索渡江的畫面是我們幾代人難忘的記憶,是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縮影。在這場英雄的戰役中,就有隴原男兒的身影,其中紅4團8連副指導員楊清峰就是冒著槍林彈雨衝在其中的經典身影之一。他和戰友們驍勇善戰,衝過橋後俘獲敵兵30余人。

  赤膊上陣 戰鬥累到吐血

  紅一軍團2師4團是紅軍長征的前衛團,在長征中屢立戰功。在這個英雄的部隊裏,也有甘肅籍指戰員在戰鬥。楊清峰就是其中的一名指戰員。遵義會議後,紅軍進行輕裝整編,楊清峰報名下連隊,被分配到紅4團8連任副指導員。四渡赤水之後,紅軍佯攻貴陽,乘蔣介石急調雲南部隊匆忙撤回貴州保駕,造成趁虛北進、巧渡金沙的好時機。就在紅4團直插金沙江畔時,遇到敵人把住了山口,團長王開湘命令楊清峰率8連衝上山頭。面對敵人扼守山口的鐵桶局面,楊清峰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脫掉上衣赤膊上陣,率領兩個排直撲上山,大大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在衝鋒過程中,機槍班長不幸犧牲,楊清峰抱起機槍邊打邊衝,搶佔敵陣地,為4團北渡金沙江打開了通路。在戰鬥中,8連傷亡17名同志,楊清峰累得口吐鮮血。當晚,團長王開湘和政委楊成武煮了雞蛋掛麵來8連慰問,表揚他們的拼搏精神。

  驍勇善戰 奇兵飛奪瀘定橋

   前有高山擋路,腳下滔滔江水,話説橋梁在敵人的破壞下,瀘定橋早已只剩下幾根鐵索。後退沒有出路,前進卻只能是勇敢者的挑戰!每當我們深情讀起《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紅軍所處的境遇都讓人震撼。勝利就在前方,是為勇敢的人所準備。由此,這場戰役就紅軍長征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也是紅軍勇往直前精神的最好體現。楊清峰就參加了這場著名的戰役,點滴之間盡顯隴原兒女的英雄本色。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8連擔任全團前衛,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大河,舍此再無去路,對面山頭上還有敵軍把守,吊橋上的木板被敵人抽光了,只剩下裸露的鐵條。軍團首長命令衝過去,楊清峰和戰友們手抓鐵索奮力衝過了二十幾米長的鐵條吊橋,直撲上山殲敵一個營,僅8連就俘敵30多人。戰鬥結束後,2營改為前衛,8連押著俘虜改為後衛。天將下午時,趕到了一個名叫摩西面的村子,剛要休息又傳來前進的命令,在傾盆大雨中,楊清峰率領戰士將天黑路滑、饑餓寒冷置之度外,只有一個心願:拿下瀘定橋,完成中央軍委交給的光榮任務!第二天清晨,他們和2營一起趕到瀘定橋,消滅橋西守敵,佔領橋西陣地並拿下離橋頭不遠的天主教堂,掩護2連飛越瀘定橋。戰鬥結束後,8連還完成鋪橋板和橋頭警戒任務。在奇跡般的戰鬥中,楊清峰立下赫赫戰功。

飛奪瀘定橋(資料圖)

  隴原長征 熟悉家鄉出主意

  1935年9月,甘肅籍紅軍指戰員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他們運用地形熟、語言通的有利條件,籌措糧款,建政擴紅,做群眾工作,發揮了特殊的作用。紅一、三軍團到迭部麻牙寺時,軍團首長林彪、聶榮臻、羅瑞卿等召集甘肅籍指戰員開會,了解甘肅地形、民俗、氣候等情況。當時到會的有楊清峰等十幾位同志,他們暢談甘肅的風情,回答了軍團首長關於渭河的水情是否架浮橋等問題,連如何加工小米,如何烹制玉米、洋芋都談到了。特別談到了回族的風俗習慣,為制定經過回民居住區的民族政策提供了依據。到哈達鋪時,中央軍委頒發的《回民地區守則》發揮了很大作用,這其中就有楊清峰同志的一份貢獻。在回民區,甘肅籍指戰員特別注意提醒部隊注意執行民族政策,每到一地,先在清真寺門口設崗,以保護清真寺內的正常活動。言談、用水、食宿都注意尊重回族風俗習慣,深受歡迎。

瀘定橋戰役紀念碑(資料圖)

  將星耀隴原 甘肅兒郎長征路

  新中國成立後,楊清鋒同志曾擔任甘肅省軍區擔任衛生部副部長。任黑龍江省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1958年底轉業到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任黨委書記,1978年離休。2002年4月14日逝世于蘭州,享年90歲。葬于蘭州華林山革命烈士陵園。事實上,參加過長征的甘肅籍老紅軍倖存者不多,資料確鑿者僅37人,真可謂百死一生!1955年,有7人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李化民(臨洮籍,曾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張明遠(曾任總後勤部副部長),侯世奎(曾任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徐國珍(曾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甘肅省軍區司令員),黃德魁(臨夏籍,曾任湖北宜昌軍分區司令員),魯瑞林(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康健民(定西籍,曾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1962年,靳虎(曾任海軍軍械部副部長)晉陞少將軍銜。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