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專家:期待中孟兩國的民間交流更加深入

2016-10-13 14:24:1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黎 豪克):“穆斯林先知曾在聖訓中説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於是我遵從先知的聖訓,來到了中國。”孟加拉國藝術家、知名影評人薩耶勒如是説。

  雖然剛剛在北京呆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薩耶勒卻覺得生活在中國,生活在北京的感覺很親切很熟悉。他覺得,這種自然而然的親近感和他看了很多中國電影密不可分。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出品的講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家庭悲慘遭遇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一代中國人命運的影片《活著》,再到國際上廣受歡迎的武俠動作電影《臥虎藏龍》,中國青年人喜歡的都市愛情電影《失戀三十三天》《北京遇上西雅圖》等等,薩耶勒都如數家珍。

  薩耶勒説,電影作為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大眾傳播媒體,它擁有最廣泛的受眾群體,電影既是一種娛樂,也是一種最行之有效的文化輸出方式。他説:“通過欣賞中國電影,我了解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相處之道,歷史文化社會現實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所以當我來到北京,親眼看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時,電影中的那些場景一下子都栩栩如生起來,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在薩耶勒看來,中國的很多東西和孟加拉非常相似,特別是對親情的重視。薩耶勒認為,假如中國的一些家庭題材的影視劇能夠在孟加拉播出,肯定會非常受歡迎。他説:“中國人勤勞善良,活的有自尊。中國人的生活井井有序。在馬路上,在公共場合,你幾乎看不到中國人吵架,他們不愛和別人起爭執。他們重視家庭,母慈子孝,其樂融融。我相信中國的一些家庭劇如果在孟加拉播出的話,肯定會吸引大批觀眾。”

  同時薩耶勒也自信的表示,中國觀眾也一定會喜歡孟加拉的影視作品。他説:“根據文學巨匠泰戈爾的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如果重新配音或者加上字幕在中國展映,必定會受到觀眾的喜愛。比如《post master》《chhuti》《hoimonti》等等。除此之外,展現孟加拉自然風光的類似公路片的電影,愛情片,或者是反映孟加拉人熱情好客的電影等等,一定會符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 

  薩耶勒説,目前中國已經邁入電影大國的行列。無論是拍攝手法、技巧、音樂製作,甚至是服裝道具的選擇、化粧的水準,中國影視製作方面都有很多地方值得孟加拉國學習。薩耶勒希望兩國電影界能定期展開學術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他説:“中國電影業已經今非昔比,當今的中國電影在全世界都享有讚譽。中國有很多專業的培養電影人才的地方,如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戲劇學院、紐約電影學院上海教育中心等等。我希望未來中孟間能展開學術性的密切交流,中國電影有很多優秀的方面值得孟加拉學習。我相信,通過學習與交流,未來孟加拉國市場將會涌現出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薩耶勒認為,每一個普通民眾都有權享受不同國家不同風格電影帶來的愉悅之感。“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如何才能心相通?電影無疑是最好的橋梁。薩耶勒表示:“我非常希望中孟兩國間能定期互辦影展或者舉辦電影節。只有主動走出去,才能讓更多人接受。無論是中國還是孟加拉,民眾通過電影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信,從相信到密切交流合作,兩國人民真誠的互利互信與合作共贏,才是兩國關係及傳統友誼走向穩固的根基。”

  除了影視方面的交流,薩耶勒認為,文學作品亦是拉近兩國間距離、增進兩國間了解的另一渠道。他特別提到了孟加拉國暢銷書作家、劇作家、編劇和電影製片人胡馬雍·艾哈邁德。他介紹説,胡馬雍·艾哈邁德在孟加拉國很受歡迎,特別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他的寫作風格被描繪成神奇的現實主義。薩耶勒説:“在孟加拉,胡馬雍·艾哈邁德被稱作是最懂年輕人的作家,年輕的心躁動的夢想統統被他寫進了書裏。我相信中國的年輕人也一定會喜歡他的作品。”

  薩耶勒透露説,他一直在蒐集相關資料,待重回孟加拉國,他會寫一本有關中國的書,書的內容就是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想。他想通過這本書為孟加拉讀者還原一個最真實的中國,也想通過這本書告訴孟加拉國民眾,中國發展絕非一夜之間。他説,他想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希望中孟交流的平臺能再寬一點、再廣一點,官方,尤其民間的交流更深入一點,形式、載體更多樣,讓中孟友誼不斷煥發年輕的活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