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專家: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是新時代新長征

2016-10-13 13:34:1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屈功澤):80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于甘肅省會寧,勝利結束了長征這一中國現代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軍事行動。今天,回顧長征,我們應當如何解讀它的歷史內涵?長征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代中國又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副局長薛慶超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長征勝利的意義不僅體現在中國的歷史中,它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的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正是新時代的新長征。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先後進行長征。在長征途中,紅軍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了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縱橫十余省,最遠的行程二萬五千里,勝利進入到陜甘寧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的大會師。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是罕見的。

  上世紀30年代初,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嚴峻境地,日本軍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薛慶超教授認為,長征本是紅軍在與國民黨軍隊作戰失利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戰略轉移,但長征過程中,中國共産黨率領軍隊克服一切不利條件,分析國內外形勢,確立了北上抗日的方針,將中國革命的重心從南方轉移到了北方,並最終為全國抗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長期研究黨史的薛慶超教授看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軍隊是中國能夠戰勝日本法西斯的中流砥柱。而這一切,離不開長征的偉大勝利。“長征的過程是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和政治上的戰略進攻結合起來,在長征過程當中,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展需要,確定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最後,中共中央帶領紅軍三大主力,集結在陜甘革命根據地,通過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總方針,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全國性抗日戰爭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全國抗日戰爭一爆發,紅軍主力立即改編為八路軍三個師,東渡黃河,挺進華北抗日前線,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薛慶超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當時佔領了中國的東北,正在向中國的華北進逼,製造了華北事變。在國際上德國法西斯、意大利法西斯、日本法西斯形成了三大法西斯戰爭的策源地。所以在國際上,共産國際提出要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陣線。中國共産黨通過長征、通過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總方針。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而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世界人民、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建立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陣線實現了無縫對接。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也做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長征精神的內涵是什麼?紀念長征,對當今中國的意義和作用又是什麼?“長征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有不同的時代內涵,我覺得長征精神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不怕困難、排除萬難、團結一心、英勇奮鬥,最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我們當前發揚長征精神,就是要進行新的長征。就目前而言,就是在中國共産黨建黨一百年的時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百年的時候,中國實現現代化。”

  中國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階段,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在即,薛慶超表示,當前的“新長征”也將解決改革中一個又一個具體問題,從而確保“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達成。“在21世紀的新形勢下,我們黨、國家和人民面臨的條件,面臨的客觀環境,和20世紀30年代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在此基礎上,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提出的一個預期目標。我相信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實現黨中央提出的這樣一個奮鬥目標。如果説過去的改革是解決有關宏觀問題的話,那麼現在的改革正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具體問題。在前進的道路上,只要有長征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達到理想的目標。”這位學者強調,長征精神的啟示和感召力,將助力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取得又一次輝煌勝利。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