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文學當有世界夢

2016-10-14 09:21:1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王瑞芳

  10月13日晚,人民日報旗下微信公號“學習小組”推送《習近平自述:我的文學情緣》,迅速成為了中外輿論關注的熱點。

  時值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兩週年之際,這篇“自述”堪稱“講話”的姊妹篇。習總書記在文中就像一位親切的鄰家大叔,用15個在不同場合説的小故事,將自己的早年閱讀、文壇交往和文藝觀點對大家娓娓道來。

  每個政治家都會有興趣愛好,這是很個人的事情。但是,當一個政治家在恰當的時機“曬”出自己的某種愛好,那一定是出於公共性的考慮。普京精擅柔道、滑雪,給外界傳遞出俄羅斯領導人體魄強健、意志頑強的信號。奧巴馬最近公佈了一組生活照,與家人秀恩愛、和工作人員打籃球甚至帶一條小狗在白宮跑步,也可説是在卸任之前再向公眾廣告一遍總統的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喜歡文學廣為人知,但這次透露的細節更為豐富和精彩。一篇文章也是一扇窗口,從外往裏看,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具有更廣泛意義的現象。

  其一,中國人的閱讀是面向世界的。習近平本人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早年間的閱讀條件應該説是非常差的,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想盡辦法廣泛涉獵、博覽群書,所讀除了中國經典,更是遍及俄、德、法、英、美等國的巨擘名著。由此可見,通過大量閱讀和對外交往,他對世界各國的歷史與文化,早就有相當的了解。宏觀來看,這種面向世界的閱讀史,也構成了今天中國對外關係決策中的一個重要維度。

  其二,文學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習近平説,他讀岳飛故事奠定了“精忠報國”這個一生追求的目標,讀《怎麼辦?》學習了主人公磨煉意志的方法。事實上,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文學溫潤心靈、啟迪心智的作用。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説一路下來,豪放有之、婉約有之、悲憤有之、幽默有之,中國人的情感在文學世界中得以陶冶,志氣在文學世界中得到昇華。觀察今日之中國,政治、經濟之外,文學藝術是更生動和感性的存在。比如,看一部中國國産電影《湄公河行動》,也許就會更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在禁毒和捍衛本國主權人權問題上的決斷與手段。

  其三,文學正在成為中國對外交往中的重要部分。習近平出訪演講,經常引用中國和出訪國的文學經典來打開議題。為什麼要和外國人聊文學?“就是因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同默克爾談《浮士德》、同尼科利奇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給熟讀《三國》的樸槿惠送一幅描繪趙子龍的中國畫……這些話題也許無關當下,卻能在不經意間拉近雙方距離,傳播開來也讓兩國民眾相互産生好感。

  現象的清單還可以繼續拉長,但背後的本質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作為一個走向現代化的文明古國,追求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文學有了更多的使命和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是世界語言”的表述,很容易讓人想起近200年前歌德關於“世界文學”的籲請。歌德説:“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世界文學正在形成,我們德國人在其中將扮演光榮的角色。其他民族都在審視我們的工作,對我們或褒揚或貶責,或接受或排斥,或模倣或歪曲,對我們敞開心扉或心存隔閡。無論怎樣,我們都應坦然以對。”

  或許,把“德國人”置換為“中國人”,這段話就是今天的中國文學應有的自信和擔當。(楊凱)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