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肯尼亞扶貧事業中的“中國元素”

2016-10-17 11:32:02|來源:新華網|編輯:賈雪靜

  原標題:肯尼亞扶貧事業中的“中國元素”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吳寶澍)肯尼亞是東非第一大經濟體,面臨嚴峻的貧困問題。近年來,隨著中非關係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和中國公司來到肯尼亞投資興業,將中國經驗和技術帶到當地,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注入動力。

  帶來‘蔬菜溫室’的中國專家

  “這位中國教授為肯尼亞引入了‘蔬菜溫室’,”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園藝係教授尼亞拉拉這樣介紹他的中國同事劉高瓊,“‘溫室’使肯尼亞農民可以全年種植蔬菜,收入得到很大提高”。

  

  10月15日,在肯尼亞奈瓦沙附近,一名農民在除蟲菊種植園裏勞作。

  肯尼亞旱季乾燥炎熱,雨季降水充沛,一年中有兩次雨季,一到雨季蔬菜生長很受影響,這成為阻礙農民收入提高的一大障礙。1997年,來到肯尼亞埃格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劉高瓊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在大學校園內搭建起一片塑膠大棚,將肯尼亞的主要果蔬産品——番茄首次引入大棚。

  “使用塑膠大棚,可以使番茄的産量提高五倍以上,”劉高瓊説。1998年,時任肯尼亞總統莫伊來到埃格頓大學參觀劉高瓊的塑膠大棚,對此讚不絕口,鼓勵推廣。

  自此,劉高瓊每年都受到肯相關部門的邀請,前往該國不同的地區向農民傳授、指導塑膠大棚栽培技術,塑膠大棚也在肯尼亞逐漸普及。

  已經在肯尼亞工作了19年的劉高瓊依然在不斷嘗試,幫助肯尼亞發展農業,提高農民收入。他説,肯尼亞農民多數從事著小規模的農業生産,缺乏經濟效益好的種植項目。

  甜葉菊是一種極具開發價值的甜味作物,肯尼亞的氣候也非常適合甜葉菊生長,劉高瓊正在與同事進行引種栽培試驗,計劃在3年左右取得成果,並將其推廣為幫助農民提高收入的經濟作物。

  創造數萬崗位的中國公司

  “中國路橋給了我一份能夠施展我才能的好工作,”土木工程系畢業的肯尼亞女孩瓦妮庫説,“這讓我多年的努力都有了回報。”

  瓦妮庫出生於內羅畢一個低收入社區,那裏許多年輕人都沒有工作。十幾歲的時候母親過世,她與兄弟姐妹在親戚的幫助下長大。2014年中國路橋在肯尼亞承建的內羅畢至蒙巴薩鐵路(蒙內鐵路)項目在招聘技術人員,剛好大學畢業的瓦妮庫被順利錄取。

  

  8月31日,在肯尼亞蒙巴薩,一名工人在蒙內鐵路蒙巴薩港站項目現場施工。

  目前,瓦妮庫在蒙內鐵路蒙巴薩終點站施工現場工作,主要負責肯方人員的管理工作,及其中肯雙方人員的溝通。她對自己的工作十分滿意,一方面收入穩定,能夠在經濟上支持自己的兄弟姐妹,另外還能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在蒙內鐵路的各個施工段,瓦妮庫這樣的肯尼亞年輕員工隨處可見。截至2016年8月,蒙內鐵路項目為肯尼亞創造了4萬多個就業崗位,培訓了2萬名技術人員。

  肯尼亞內羅畢大學經濟學專家貝思韋爾·基努希亞説,隨著中非關係不斷提升,中國在非洲基礎設施、清潔能源、製造業等領域的投資與援助為當地創造了就業,為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注入了強大動力。

  啟發扶貧事業的中國經驗

  “中國扶貧事業在過去四十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扶貧經驗值得肯尼亞和其他非洲國家學習,”肯尼亞漁業和藍色經濟部副部長米切尼·恩提巴近日對記者説。

  

  2016年4月9日,在肯尼亞蒙巴薩,中國工程師和肯方工人們在蒙內鐵路蒙巴薩西站工地上工作。

  “上世紀70年代,中國農村地區的貧困問題很嚴重,但改革開放為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恩提巴説,農業機械化使中國的糧食生産大幅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繁榮,使人民獲益。

  近年來,一些肯尼亞官員先後來中國“取經”。今年6月,肯尼亞農業部副部長理查德·萊斯亞皮來到中國,前往多個城市,考察農村、企業,聽取講座,了解中國在消除貧困和饑餓問題上的成功經驗。

  “中國與肯尼亞已經在眾多領域開展了密切的合作,肯尼亞應該在扶貧領域學習中國的成功範例,”恩提巴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