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巴扎樂隊的“蘇格蘭”情調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茜):樂聲穿過一片片高聳入雲的鳳尾林,響徹整個動巴娜西珍奇園。動巴娜西珍奇園位於雲南省德宏州芒市城東南,裏面匯集了大量亞熱帶植物。孔雀們邊在園中散步,邊在地上找自己想吃的東西,它們的食欲完全不會受到身邊遊客的影響。繞過一個平靜的小湖,就看到了一群拿著各種樂器排練的大姑娘和小夥子,這就是景頗族的巴扎樂隊。巴扎樂隊隊長唐勒用站在排練館門口説,“我們的景頗族巴扎樂隊成立於2010年,到今天已經六年了,很艱苦,他們每天都練,現在有15名成員。我們排練的節目一般在景頗族喜慶的日子演出,像傣族的潑水節,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大型的節日都會拉出去演出。”
景頗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我國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與緬甸為鄰。1885年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後,大量西方宗教信仰、文化由此傳入,巴扎就是在那時流傳到了中國。巴扎,又叫蘇格蘭風笛,是一種吹管樂器,風笛在景頗語中就叫巴扎。景頗族音樂傳承人鮑道龍介紹説,“巴扎演奏起來聲音非常高亢,能和很大的節日氣氛融在一起。它是從緬甸流傳到中國的,隨著基督教傳播到這裡,距今有130年了。它來到景頗民間後,跟景頗民間的民樂混搭使用,形成巴扎儀仗隊,迎賓的時候演奏。”
景頗族的樂器種類非常多。巴扎樂隊的演奏方式就是中西合璧,既有帶有“蘇格蘭紅格子“的巴扎,也有吐良、洞巴、铓、鼓、镲等民族傳統樂器。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景頗族最盛大的節日--目瑙縱歌節,那天巴扎樂隊就會給觀眾們演奏動感十足的音樂。數萬人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規模宏大、震撼力極強。巴扎樂隊隊長唐勒用説,“聽到音樂就有一種想衝出去的感覺,很高興地參加跳舞。”
樂隊裏有個景頗族的小夥子叫雷勒拽,人如其名,非常“拽”,一人就會吹奏三種樂器,巴扎、吐良和洞巴。此外,他還自己動手,發明創造,將傳統樂器改造得更加實用。“這是吐良,以前的老一輩他們用的都是竹子做的,現在有些改進。我自己用那個廢舊的電線管,自己挖了一個孔,然後自己對調子,都是自己搞的。這個樂器的獨特之處就是只有一個吹孔,音調是由管子兩邊的孔來控制的。聲音有點滄桑、淒涼的感覺。”
雷勒拽以前是學汽車修理的,對自己的工作總不太滿意。看到巴扎樂隊在招人,就來考試,沒想到自己有這麼大的音樂天賦。進樂隊後,他便開始自學各種樂器,幾年來已成長為樂隊的主力人員。他拿起自己擅長的另一件樂器洞巴説,“這是我們景頗族傳統樂器,叫做洞巴,由三部分組成,前面牛角,這裡是主音管,音都是由它控制的,這裡是哨嘴和哨片,這是我自己發明的。原來老人都是用稻草,但是我覺得那個稻草特別麻煩,有些吹兩個曲子就軟掉了,我就用這塑膠吸管加上去。”
雷勒拽的洞巴上刻著自己的名字,還有一個日期。他説,這是他兒子出生的日期,很有紀念意義。等兒子長大了,他也教他吹這些民族樂器,“這些都快失傳了,年輕人再不學的話,這些就沒了。我也是年輕人,就是愛好吧,就是一種民族的愛好。民族的東西,我説要把它保護起來。失傳了的話,就沒地方去找了,跟誰要都要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