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記者手記:南安九日山的“山神”——胡家其

2016-10-21 10:29:0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海上絲綢之路石碑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侯奕光):“海上絲路”聯合報道團20日一早便來到了距離市區不遠的南安九日山腳下,大家在大門口等了幾分鐘,一個個子不高的黑瘦男子匆匆跑出來,他滿臉笑容,看到記者團裏有外國人,便用一句福建口音的英語welcome開始了講解。他告訴我們他叫胡家其,是九日山文管所以前的所長,現在已經退休了,開心地説剛剛還有媒體的人來採訪我呢。然後他講起了他和背後這座小山包的淵源。起初我像往常一樣一邊聽著導遊的講解,一邊拍照或者去看展板,但是5分鐘之後,我發現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老伯不是在介紹一個景區,他是在向我們介紹他的家。

  九日山腳下寺廟的歷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由來,這座小山承載的文化底蘊,這些複雜的問題從胡家其的口中娓娓道來,幾乎每一句話説出來以後,他都可以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地把它解釋清楚,但是語氣又顯得那麼自然流暢,從泉州的地理位置講到宗教文化交流,又從氣象水文講到了經濟貿易。我們在大門口停留了大概半個小時沒有遊覽,了解了很多關於九日山宗教、文化、經濟、歷史等等方面的概況,但是沒有一個人覺得無聊,相反所有人都被牢牢地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跟隨老胡踏上石階去一探究竟。

胡家其

  老胡雖然已經68歲了,但是精神矍鑠,爬臺階更是如履平地,一邊走一邊妙語連珠地講解,時不時還回答大家的問題,好像每一個問題都早有準備,對答如流。來到半山腰的摩崖石刻群,老胡的話匣子才算真正打開了。每一塊石刻老胡一個字一個字向大家講解,什麼時間誰來這裡做了什麼,讓你感覺每一塊石刻每一個字都融入了他的血液。也難怪,石刻上每一個字都是老胡一筆一劃描出來的,由於缺乏古漢語、書法等知識,擔心描錯,他幾乎每描一個字,都要查很多資料;每每涂完一方石刻就得花上2天的時間,所有的石刻每三年都要再次清理描紅一次。

  當走到一方刻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隊成員簽名的石刻前時,老胡興奮地招呼大家聚過來,他説這個真的是“世界級”的,那表情就像孩子要炫耀自己的滿分成績單一樣。這方石刻的落款是1991年2月16日,那一天老胡真的考了個滿分。1989年,泉州被正式列入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點,作為考察點之一的九日山,其摩崖石刻在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胡“臨危受命”,放棄了在廈門外資公司總經理的高薪,變成了一個月領著50元到60元的九日山景區管理員,他帶著他的下屬身起早摸黑修橋鋪路,修葺九日山,門、橋、亭、路,老胡帶著人一點一點讓九日山從亂墳崗變回了祈風臺,讓石刻重現在世人面前。從那時起,老胡就已經和九日山融為一體了,他説後半輩子也會守著九日山。

九日山

  人們常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結束採訪時,老胡在我們眼中已經成了這九日山中的仙人,九日山也因為老胡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那座名山。走出九日山大門的時候,我特別希望可以把老胡和九日山一起寫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説到遺産我又有些傷感,我擔心這樣的文化傳承者越來越少,沒有人再像老胡一樣講出那麼多生動的故事。一同採訪的當地記者告訴我,在泉州還有很多像胡家其這樣的人,他們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希望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閩南文化。閩南文化造就了他們的性格,他們的性格也傳承著閩南文化。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