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宇航員景海鵬太空過50歲生日:他的堅持是稀缺資源

2016-10-24 10:42:18|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趙妍

  原標題:宇航員景海鵬在太空過50歲生日:他的堅持是稀缺資源

景海鵬

  中國青年報10月24日消息,今天是景海鵬50歲的生日。這是個大生日,在知天命的人生節點,他在太空中接受全國人民的祝福。距離他300多公里,一顆生機盎然的藍色星球像一個巨大的蛋糕——那是生他養他的地方。

  50歲,在我們身邊,多數職場人已經選擇了華麗轉身去做管理,或者開始準備頤養天年。但因為有了景海鵬,我們便不用再崇拜瑞典有瓦爾德內爾——滿臉皺紋了還在以一己之力對抗中國的“乒乓長城”;不用羨慕美國有霍利菲爾德——50歲還在揮舞鐵拳征戰沙場;也不用羨慕納芙拉蒂諾娃這個“網壇鐵金剛”,一把年紀了還瘋狂地在網前揮拍奔跑。因為景海鵬,我們不用嘆息中國沒有超長待機的鐵血英雄了。

  10月17日,長征二號F火箭在火焰和磅薄的氣體中騰空而起,發出響徹寰宇的烈響,大地震顫。每個在場的人,都沐浴在巨大的榮耀中。而記者感到的,是一個50歲人的胸腔和心臟。他一定在巨大的阻力下喘不過氣吧?他有陳冬那樣正值壯年的底氣嗎?他平安嗎?

  但事實是,後來傳回的畫面中,他靈活地“遊進”天宮二號實驗室,還幫了搭檔的忙。

  不得不感慨,在如今的中國,景海鵬的堅持是稀缺資源。

  他是航天英雄,是少將,早已榮譽等身,可以説已經贏得中國航天領域的“大滿貫”了。景海鵬二十幾歲,人送外號“鋼鐵小前鋒”,50歲,他還是要去做一個衝鋒陷陣的尖兵。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定航天員的儲備。景海鵬能入圍,不僅身體上要不輸年輕人,精神意志上要更成熟更穩重更細心,讓人放心,還必須有比其他人更強烈的上天願望。

  他是典型的航天人,更多時候是只做不説,經常“笑而不答”,只有在最後節點才會透露真相。但只要説,就必須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同時,景海鵬的語言多是短句,即使在接受採訪,講述事實時也這樣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就像在飛船上髮指令。10月17日淩晨,在出征儀式上向總指揮張又俠報告,他更是聲如洪鐘,響徹夜空,比年輕人的中氣還足。

  從2008年神七開始,景海鵬每隔4年就要穿越一次大氣層。從首次太空的兩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到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遊,再到這次即將進行的33天中長期駐留,他在太空將會累計飛行超過48天。景海鵬打破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多項紀錄,成為中國飛得次數最多、時間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員。

  不得不感嘆,在如今的中國,景海鵬的清零能力是稀缺資源。

  那是8倍重力加速度的訓練,我們坐過山車從上面垂直落下已經魂飛魄散,只承受了兩倍重力加速度。那是模倣高原稀氧狀態下的極限訓練,9月27日在北京航天城,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體驗了一把最輕程度的都會有憋氣哮喘的感覺。那是幽閉空間裏的長時間禁音訓練,我們兩個小時沒有手機都會魂不守舍,他們要持續幾日。

  為什麼快50歲的景海鵬還要把自己置於和新兵蛋子一樣的起跑線,共同競爭?長達18年的航天員嚴苛訓練,什麼時候是個頭?

  臨行前,他放出豪言:“航天員是我的職業,太空飛行是我的事業,也是我的本職工作,更是我崇高的追求和使命。”

  不僅是體力上的消耗、生活上的克制、心理上的磨礪,天宮二號是太空實驗室,快50歲的他,要跟年輕人一樣去記憶近千頁的飛行手冊;要跟年輕人一樣去重新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能。

  為了幫香港學生驗證太空中的蠶寶寶吐絲是否像地面那樣有方向性、能否結成繭子,山西硬漢型選手景海鵬從頭開始,專門學習如何侍弄蠶寶寶,所以這幾天他能遛著蠶跳太空舞。

  飛行員出身的景海鵬也要在太空做科學家的替身,要與陳冬配合做像“腦機交互技術的在軌適用性”這樣高大上的實驗。他還要當半個醫生,既要學習如何包紮處理外傷,也要學習如何做B超,還得替地球上的大夫做心血管研究。

  幾十項實驗都需要他學習相關新知識,而且在生理上大腦充血失去重力的情況下,他要頭腦清楚條分縷析不能出一點錯誤。50歲前的這場集中的交叉學科高強度培訓,景海鵬都完成了,科學實驗的大幕已經拉開。這要讓多少年紀輕輕的不思進取想早點退休的人慚愧。

  不得不感嘆,在如今的中國,景海鵬的深沉是稀缺資源。

  出征前,媒體請他對親人們説幾句話。景海鵬卻鄭重地將話筒先遞給了比他小12歲的陳冬,因為陳冬的一對雙胞胎兒子只有5歲,他該有更多的牽掛。輪到自己,景海鵬卻把話留給了一起打球一起訓練榮辱與共的航天員大隊的戰友,留給了關心航天事業的祖國人民。

  無論如何,景海鵬的骨子裏仍是軍人,粗線條卻很細心。他對媒體説,看到陳冬這麼多年都是目送自己離開才轉身,讓自己非常感動。對於一直對他禮敬有加的兄弟,景海鵬暗下決心要對他好。

  他更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男人,對家人是將愛沉於心底,絕不會當眾秀恩愛。

  在出征前他沒有在媒體前對家人説什麼體己話,但記者知道,神七回來後,景海鵬夫人張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洩露“天機”:他在不忙的時候“也有幾個拿手菜,比如紅燒魚。餃子包得好,只是餃子皮兒搟不圓”。張萍生日的時候,他在兒子的策劃下也曾送過玫瑰。

  9月27日,景海鵬對記者説,神九飛天時,他逗愛人:神七上天你三天三夜不睡,這回你是不是打算兩個星期都不睡覺啊?

  一句調侃,是他深深的關切。

  在如今的中國,景海鵬的使命感更是要竭力呼喚的。

  他們這個群體保持著我們稀缺的資源:無論是上天的乘組、備份的乘組,在下面值班的航天員,充分競爭後一旦確定人選,他們會“一起飛”。當很多人在為瑣事糾結,為辦公室政治費心的時候,“景海鵬們”在一起奮力向上,保持著共同的信念。航天人不僅在引領這個國家的科技,也在昇華這個國家向上的意志、胸懷和眼界。

  對於天,中國古人研究了上千年。“觀天之道而存其誠,執天之行而自強不息”,中國當代的航天人深知這一點。從錢學森、鄧稼先到楊利偉再到嫦娥計劃、火星計劃,他們從未因為兩彈一星的巨大功勳而停下腳步,自強不息,不斷在清零,不斷在走向人類科技的前沿。

  2020年我國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到那時很可能是人類唯一的科學空間站。這一國之重器,正在促進未來幾十年中國的科技大爆發。

  那,又是一個4年之期,心懷赤子之心,執天之行而自強不息的景海鵬回答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的提問時説:“中國空間站是咱中國人在太空美麗的家園,也是所有航天員夢想的宿營地。作為一名航天員,我當然充滿期待。”

  守天道而行之,是中國文化的內在使命。在景海鵬的知天命之年,他的太空生日,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祝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