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保護由愛而生 傳承從心啟程——永寧彝族花燈舞的傳承故事

2016-10-24 11:15:0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永寧村的彝族花燈傳習館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祃璟琳):在中國西南省份雲南的紅河州哈尼自治州有一個有著幾百年曆史的古村——永寧村,這個聚居著彝族尼蘇支系族人的小村子不僅因其始於萬曆年間的歷史得名,還因為一種悅耳動聽的民族歌舞得名,這就是您在節目開頭聽到的“花燈歌舞”。

  花燈,在漢族原指彩色的燈籠,在老百姓的生活勞作中逐漸演變成一種以綵燈為主題的節日娛樂形式。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花燈結合了節日慶典、地方戲曲和民俗儀式等內容,成為一種集歌、舞、戲劇和民間吹打于一體的載歌載舞的綜合表演藝術。彝族花燈則因為結合了具有民族特點的歌曲、舞蹈和戲曲,而有了特別的韻味。

  永寧村的村民大都是彝族的支系尼蘇人,因此這裡的彝族花燈也成為尼蘇文化的代表,至今已有上百年曆史。2006年,永寧村被列入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彝族花燈歌舞之鄉”。彝族花燈的文化傳承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當地村民對自己尼蘇語言文化的保護。雨生鋪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主任蔣勁梅介紹説:“(這裡)所有語言、民俗、服飾都保留得比較完整。像其他村子可能(民族)語言已經被漢化了。但這個村子就是小(孩子)也會講(尼蘇話),老(人)也會講,是(語言文化保留)很完整的一個村子。”

  永寧村村民楊應華今年已經76歲,唱起花燈歌來卻依然高亢響亮,聲情並茂,從她輕巧的舞步中仿佛可以看見她幾十年前愛唱愛跳的迷人身姿。一唱起花燈歌,老人的眼中就綻放出少女般歡快跳躍的神采。年輕時的楊應華就是個有主見的姑娘。她所住的紅河州哈尼自治州雨聲鋪鎮永寧村是當地有名的花燈舞村,從小就在媽媽歌聲中長大的她深深被花燈舞的曲調和舞步所吸引,為了能時常聽到看到自己喜愛的花燈舞,她早早就打定了主意,決不離開永寧村:“(因為永寧村)這裡跳花燈的人多,我就是想要留在本村,為了能學跳花燈。我就不願意嫁到別的(村子)去,我只想在這裡跳花燈,我只愛跳花燈,別的都不愛,這一生都只喜歡跳花燈。”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