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講話為何重點提朝鮮
10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陸上自衛隊朝霞駐屯地的朝霞訓練場出席檢閱儀式並訓話。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4日的報道顯示,安倍在現場講話中表示,今年朝鮮核子試驗和發射導彈,使得日本週邊安保環境發生劇烈改變。在這次講話中,他重點提到了朝鮮沒有提及中國釣魚島。
安倍晉三為何在此次講話中重點提到朝鮮的導彈威脅?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為日本構築反導網絡系統進行鋪墊。綜合考慮島國沒有戰略縱深和二戰戰敗國地位等因素,日本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海基中段攔截裝備技術和陸基末段攔截裝備技術,基本形成以海基中段攔截為主、以陸基末段攔截為輔的雙層攔截體系,已初具實戰能力。其反導系統的構成如下:一、海基高層導彈防禦系統。以“宙斯盾”系統和“標準”-3導彈為基礎建立,提供對射程在3500km以下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的在大氣層外100km以上空域的中段防禦。海基系統是日本導彈防禦系統的核心,不僅擔負著導彈剛剛起飛時的助推段攔截和中段攔截任務,而且還肩負著海上預警與跟蹤的使命,只有在其攔截失敗後,才會將信息傳送到由PAC-3構成的低層導彈攔截系統。日本已擁有多艘“宙斯盾”艦,裝備“標準”-3導彈,初步具備了在類信息支援下的海基中段攔截能力。二、陸基低層攔截系統。日本本島內的低層導彈防禦主要以PAC-3系統為主,由於PAC-3防禦區域有限,因此日本在島內採用重點設防的辦法對重要戰略目標和重點地區進行點防禦,其不僅可以單獨進行防空反導作戰,也可以與高層攔截系統相配合,對高層攔截系統沒有成功攔截的目標進行進一步的攔截,實現反導攔截雙保險。目前,日本已在毗鄰東京的琦玉縣人間、千葉縣習志野等基地署了“愛國者”-3導彈防禦系統。此外,日本陸基低層防禦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試射國産PAC-3攔截導彈,意味著日本具備了一定的反導系統研發能力,對提升日本導彈防禦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鼓吹朝鮮導彈威脅,日本很可能以此為藉口,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其導彈防禦體系。最大的可能性是引進薩德系統,形成對高度150公里以下目標的攔截能力,從而與海基高層導彈防禦系統、陸基低層攔截系統的無縫連接,構成三級導彈防禦體系,以減輕對華戰略對抗的劣勢,並與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聯網,進一步密切美日同盟關係。
其次是擴充海上自衛隊,打造進攻力量。眾所週知,彈道導彈飛行可分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彈道導彈在“上升段”,火箭發動機仍在工作,不斷加速上升;火箭發動機停止工作後,導彈彈頭獲得最高速度與彈體分離,依靠慣性克服地球重力仍不斷上升,直至達到最高點,之後加速下落,此為“中段”;彈頭在下落過程中受重力作用又不斷加速,進人大氣層,直至命中目標,此為“末段”。因此,反彈道導彈攔截也可以區分為“上升段攔截”、“中段攔截”、“末段攔截”。反導技術代表著導彈技術發展的巔峰,是戰略防禦的堅盾,是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因此,反導也被視為目前世界軍事最尖端的技術對抗。其中“中段攔截”由於距離遠、高度高,對攔截方遠程預警引導雷達和攔截彈的紅外導引頭性能都提出了極高要求,攔截的難度非常大,所以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美國和中國在發展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日本由於工業體系不健全,反導技術落後於中美遠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具備這樣的能力。而末段攔截則存在命中率低且導彈殘骸落在國土上以及附帶殺傷大等缺點。因此為了有效應對朝鮮導彈,必須在其進行上升段攔截。而朝鮮是一個缺乏戰略縱深的國家,可以採取用艦載反導系統靠近朝鮮海岸進行攔截的方式。由此就帶來一個問題:現有海上自衛隊的力量不足以掌握朝鮮附近海域的制海權。通過鼓吹朝鮮導彈威脅,可以使日本海上自衛隊得到擴軍的藉口。而海軍是一個進攻性的軍種,尤其是具備有效奪取制海權能力的遠洋海軍,而這樣一支海軍正是日本夢寐以求的——它將使日本具備如今缺乏的進攻作戰能力和遠洋力量投射能力。
明眼人都知道,引進薩德也罷,擴充海上自衛隊也罷,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打造反導系統是為了對付中國的導彈,而擴充海上武裝是為了在海洋爭端中壓制中國。此次安倍講話故意不提釣魚島並非出於善意,而是在等待時機。對此,中國作為東亞地緣政治板塊中的主體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要有清楚的認識,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中國特有的大國責任與義務。而日本這個在二戰期間犯下深重反人類罪行的戰敗國經歷了這麼多年還沒有明白“橫挑強鄰,自取其禍”的道理,也許這個世界第三經濟大國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為什麼自己距離正常國家越來越遠的原因了。(馬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