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佈 預期壽命將達79歲

2016-10-26 16:22: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喬全興):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中國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預期壽命較目前再增加約3歲,達到79歲。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從2014年的3.6億人上升至5.3億人。並將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使其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發揮獨特作用。

  據介紹,這份《綱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綱要》細化了2030年的具體目標:人均預期壽命較目前的76.34歲繼續增長,達到79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分別從目前的8.1‰、10.7‰和20.1/10萬,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萬。到2030年,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從2014年的3.6億人上升至5.3億人。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下降30%;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從目前29.3降至25左右等。

  《綱要》還提出,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在2020年超過80%,到2030年持續改善。地表水品質達到或好于III類水體比例在2020年超過70%,到2030年持續改善。到2030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食源性疾病報告網絡實現全覆蓋。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綱要》出臺時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劉遠立説:“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綱要的出臺,首先是對我們國家,面臨的健康國情的一個積極的回應,一方面我們成績顯著,2015年已經是76.34歲,位於中等收入國家的前列,但另一方面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國家慢病高發的態勢還是需要積極的應對,包括我們成年人中每十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每四個中有一個患有高血壓。”

  據介紹,《綱要》改變了過去“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理念,確立了“以促進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觀”、“大衛生觀”,提出將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統籌應對人的行為方式、環境影響等健康影響因素,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傅華説:“我們講公共衛生,實際上很多因素,是衛生系統以外的因素,衛生系統是沒辦法控制的,包括我們講的像吸煙,包括要促進運動,合理的膳食,它後面有很多的社會因素,這些社會因素必須要通過衛生系統以外的其他部門和整個社會共同的努力才能夠控制,包括一些商業部門,所以規劃講大衛生、大健康的概念,包括共建共享,如果像以前只有衛生部門,實際上根本沒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現在規劃講,大健康、大衛生的概念,來控制慢性病,來延長人的預期壽命,是很有潛力的。”

  另外,為了防慢病、治未病,規劃綱要還提出,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使其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發揮獨特作用。發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到2030年,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下降30%。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馬躍榮説:“在亞健康狀態之前,(中醫)就能夠發現一些疾病的徵兆,比如某一些疾病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我們就在這些方方面面,及早給予預防和干預,”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