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應對可能的“安倍獨裁”?
不出意外,安倍首相將成為日本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
據日本共同社25號報道,日本自民黨已經確定修改黨章,將黨首任期上限從目前的連任兩屆六年延長至連任三屆九年。
目前自民黨執政優勢明顯,安倍首相在自民黨內也擁有絕對的號召力。這就意味著,如果修改黨章之後,安倍首相繼續當選黨首,他將擔任首相至2021年。
“長命”的安倍首相,將對日本政局産生深遠影響。
一是確保日本內政外交政策的延續性,二是由於安倍本人的極端右翼特徵,安倍將引領日本這艘大船繼續向右轉。外交層面——他將繼續深化和美國的政治軍事同盟關係;中日關係面臨更加的不確定性。內政方面,他將繼續堅持修憲,將日本正常國家化進行到底。由此引發的國內爭議,將會溢出到東北亞地區,引發周邊國家對日本重蹈軍國主義的擔憂。畢竟,如果安倍政府在歷史問題上不能深刻反省,其正常國家化,其實就是改變戰後日本和平憲法,將日本由正常的和平國家,轉型為“不正常”的好戰國家。
三是安倍任內堅持推進“安倍經濟學”。從執行情況看,“安倍經濟學”改革第一階段射出去的“三箭”效果並不好。譬如核心通脹率並未達到2%的目標,日本經濟尚未走出上世界80年代的泡沫經濟和90年代至今的“失去的20年”。此外,消費稅改革也再次推遲,日本央行還在進行直升機撒錢式的貨幣政策。不過,安倍在內政外交上卻也站穩了腳跟,自民黨確實比其他政黨有經驗。
只要目前的執政格局存續下去,安倍做黨首、當首相幾乎就是肯定的。因為安倍內外政策的延續性,以及他堅韌的政治個性,讓日本民眾覺得只有讓安倍幹下去,才能收穫安倍設計的一攬子改革成果。
四是在野黨影響乏力,自民黨內其他人的聲望也比不上安倍晉三。本來準備在2018年競選自民黨黨首的石破茂和岸田文雄等人,也無力挑戰安倍晉三。
觀察家們不妨懷疑:“長命”的安倍首相是否會形成“安倍獨裁”?似乎不可能。因為修改後的自民黨黨章,對於黨首連任也設定了3屆9年的限制。雖然日本憲法沒有規定首相任期,但囿于黨章,安倍晉三也只能連任3屆9年首相。至於未來,那是後話。
雖然不可能出現“安倍獨裁”,但可能成為戰後任期最長首相的安倍晉三,也會導致過度自信甚至是右翼主義理念的過度膨脹。基於中日曆史之爭、釣魚島主權爭議以及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現實,中國應作出充分應對。
首先,要面對自民黨和安倍首相主導日本政局的現實。不要有所謂“寄望于日本人民”的烏托邦空想,也不要對日本在野黨反抗政府有太多期望。日本的街頭運動和國會爭吵,是日本政治的正常生態。日本人走向街頭反對安倍和在野黨在國會兩院抵制自民黨,都是為了日本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中國利益。
其次,要證實安倍政府的“長命”現實,政府間不能老死不相往來。對於安倍政府的錯誤史觀和“拜鬼”行為,通過外交乃至經濟上的制約和制衡是必要的。但是,中日之間的一些機制性平臺,如領導人會晤、自貿區談判等,還是要堅持和維持下去。求同存異基礎上的交流符合中日兩國的利益,老死不相往來不符合中國的大國角色定位。
其三,大國外交是動態調整的過程,如何利用區域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如美國大選、菲律賓外交政策調整等來靈活地調整中日關係,考驗中國的外交智慧。
從東北亞和亞太區域的大局看,中日兩國除了一些結構性的矛盾,兩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也存在利益交集。求同存異,依然是中日關係理性務實發展的關鍵。(張敬偉/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