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實施網絡扶貧行動——網絡鋪就脫貧路,信息開啟致富門

2016-10-28 22:15:44|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玉國

  近日,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正式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我國網絡扶貧工作做出了整體部署。《行動計劃》提出要實施信息服務工程,建立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網絡扶貧工作的重要指導。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取得飛速發展,在多個領域已從“跟跑”發展到“並跑”,甚至開始實現“領跑”。我國互聯網網民數已經達到7.1億。互聯網企業在國際範圍內也逐漸成為行業翹楚,在世界互聯網企業10強中,我國牢牢佔據四席。電子商務等領域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2016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7.6%,繼續雄踞世界首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正在推動著我國信息經濟發展,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極大的便利和實惠。

  另一方面,我國還有五千多萬貧困人口,他們中很多人沒有接觸過網絡,更沒有享受到信息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減貧工作,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各種扶貧措施,已經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佔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但是在部分偏遠山區、邊疆地區仍有一部分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部分貧困人口分佈範圍廣、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扶貧工作中最硬的“骨頭”。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可以精確採集、管理和分析貧困人口信息,做到貧困人口底數清楚,變化情況及時掌握,扶貧措施精準有效。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以讓更多農産品走出鄉村,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找到內生動力。通過網絡教育,可以讓貧困地區孩子接受優質教育,徹底擺脫貧困代際傳遞的困境。通過遠程醫療,可以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人們的醫療服務水準,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已經成為信息時代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

  《行動計劃》中提出要實施五大工程,其中信息服務工程是重中之重。通過構建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把以前散落在各個部門和社會團體的零星探索系統化、體系化,構建起大縱深、廣覆蓋的信息服務體系,實現網絡扶貧工作統一謀劃、系統部署、協同推進。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具有五個顯著特徵:

  一是搭建三級服務平臺體系,形成全國一盤棋。從縱向來看,重點構建國家、縣、鄉(鎮)三級的信息服務平臺體系,三級各有定位、上下聯動。國家層面,建設統一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為各級扶貧部門提供信息採集、管理、分析支撐,推動扶貧開發決策科學化。在縣層面,建設“一縣一平臺”,以貧困縣為單位,建設電商平臺或專區頻道,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拉近貧困戶與市場的距離,促進農産品進城,形成當地特色産業。在鄉鎮一級,完善“一鄉(鎮)一節點”,建立線上線下互動的貧困鄉鎮綜合信息服務點,讓信息服務下沉,深入貧困農村,充分發揮鄉鎮節點網絡扶貧橋頭堡作用。

  二是全要素工作部署,確保網絡扶貧無死角。信息服務體系既包括了平臺系統,也包括人員、終端、信息等要素,實現了全要素部署。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網絡技術能力強的網絡扶貧隊伍,有力保障網絡扶貧工作落地的。培養“一村一帶頭人”,充分發揮鄉村帶頭人的作用,最大限度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形成示範效應,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協助貧困戶提高信息技能,實現增收致富。開通“一戶一終端”,切實解決貧困戶上網難題,利用簡單易用的定制終端,幫助農民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和服務,真正讓扶貧開發工作四通八達。建立“一戶一檔案”,對貧困戶情況進行數字化、動態化的管理,實時掌控貧困戶的變化情況,確保扶貧措施精準到戶。

  三是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扶貧精準度。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説過“精準扶貧,就是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身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精準扶貧貴在“精”字,原始的手工記賬和人工統計顯然無法滿足精準要求。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為精準扶貧提供了豐富強大的工具手段。《行動計劃》中將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於網絡扶貧,提出要完善和推廣使用全國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為每個貧困戶建立數字化檔案,對貧困人員開展跟蹤監測和統計分析。這些措施為精準扶貧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四是緊密結合民生服務,打造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網絡扶貧不僅要讓貧困群眾富起來,更要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因此在構建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時,注重與民生服務體系的協同銜接。在國家層面,依託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扶貧辦與扶貧開發相關部門的數據共享,做到相關政策協同一致。在縣層面,加快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整合利用教育、醫療、疾控、計生、社保、低保等信息系統和服務資源,構建起扶貧綜合服務體系,讓公共服務普惠貧困人群。在鄉(鎮)層面,注重承接實現電子政務系統功能,支撐醫療、教育、就業、社會、救助等兜底政策落地。

  五是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提供網絡扶貧服務。網絡扶貧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應當成為各相關部門、各級政府、網信企業和單位的共同事業。信息服務體系的搭建也需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網絡最大效能。扶貧、信息化、農業、科技、商務、民政等政府部門要共享信息、齊抓共管。充分發揮電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互聯網電商等企業和單位的自身優勢和主觀能動性,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網絡扶貧氛圍。

  網絡脫貧工作也是一場攻堅戰,可能會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可以預見,隨著《行動計劃》的逐步落實,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也將不斷完善,貧困地區對外信息溝通渠道將更加暢通,農産品外銷通道更加廣闊,貧困人群脫貧致富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産業與規劃研究所 胡堅波)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