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民族團結一家親】穆薩·圖爾貢:邊境小村飛出高考狀元

2016-10-28 20:16:35|來源:新疆日報|編輯:楊玉國

穆薩(中)在清華大學迎新座談會上談感想(圖片由本人提供)。

  新疆日報訊(記者何進報道)“從烏什縣到清華大學,看到滿是爬山虎的圖書館、圓形穹頂的大禮堂,還有日晷上‘行勝於言’的格言,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忘不了不同民族的老師、同學、鄰居、村民對我的幫助。”10月22日,18歲的穆薩·圖爾貢在電話裏説。

  今年,來自玉斯屯克和田村的穆薩·圖爾貢以701分摘取阿克蘇地區高考理科狀元,並被清華大學醫學院錄取,結束了烏什縣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的歷史。“小山村飛出高考狀元”成了烏什縣居民茶余飯後的談資。

  考慮到穆薩來自農民家庭,烏什縣政府和浙江衢州援疆指揮部分別為他提供了1萬元的助學獎勵。穆薩·圖爾貢説:“這筆錢對於我來説,不是個小數目,為我解決了很多問題。”

  玉斯屯克和田村屬於烏什縣依麻木鎮,位於天山腳下,距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邊境不過30公里。依麻木鎮國語小學是一所寄宿制、民辦公助小學。辦學之初,烏什縣委、縣政府免費劃撥了6955平方米教學用地,教育行政部門為該校申辦辦學資質。通過積極爭取,該校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範疇,在校學生享受“兩免一補”政策,享受與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同等待遇。去年,國家還投入1600多萬元為該校蓋起了總面積8700平方米的全新校區。

  “我沒有辜負校長的期望。收到清華的通知書,我回學校報喜,嶄新的校園今非昔比。看到敬愛的校長和老師,當初他們對我的悉心教導歷歷在目。”穆薩深深感慨,“在國語小學,老師用漢語授課,一開始,我一句也聽不懂。課堂上老師用情景教學,通過做遊戲、做肢體動作,讓我們理解課本上漢字的意思。直到三年級,我的國語水準突飛猛進,能根據課本提前溫習課文,和班上的漢族同學也能正常交流了。”

  在學校不僅學習課本內容,支援烏什縣建設的浙江衢州援疆指揮部還幫助學校辦起了體驗式的國學課堂,通過穿唐裝漢服、祭拜孔子像、背唐詩、誦讀《弟子規》《論語》、學京劇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國學修養。如今的穆薩寫得一手好毛筆字,這多虧了小學時打下的書法基礎。

  在高中階段,穆薩也始終被濃濃的民族情環繞,與各民族學生共居、共學、共樂、共成長,“大家相處融洽,就像一家人”。

  在接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同時,穆薩還收到了一份《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這幫助他入校後第一時間辦理了學校的“綠色通道”臨時借款,獲得了清華大學提供的1萬元全額無償助學金,用於繳納學費和住宿費。“我可以安心安排在校的學習和生活,不擔心給家裏增添額外的負擔了。”穆薩説。

  穆薩在清華大學的專業是生命醫學實驗,而且是本碩連讀。除在北京學習外,學校還派他赴美國做兩年的醫學臨床研究。他説:“黨和國家培養了我,畢業後,我希望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為親人和鄉親治病,為改善家鄉的醫療條件盡一份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