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莊嚴的法律更有溫度
關鍵詞:司法公正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8月的閩南大地,潮濕悶熱,法官黃志麗撥通電話,詢問曾經的當事人小柯如今的情況。今年3月,上三年級的小柯在學校操場跳遠時,被身後起跳的同學踹倒,導致骨折。面對醫藥費,經濟困難的小柯家一籌莫展。案件到了法院,黃志麗多次調解,使賠償協議終於達成,小柯的傷也逐漸痊癒。5月10日,黃志麗在回訪小柯家時,又了解到小柯受傷後學習趕不上,於是為他介紹了義工,幫他補習。
這只是黃志麗辦理的眾多案件中普通的一件。1995年,黃志麗考進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成長為審判員、民一庭副庭長。2002年以來,她先後辦結各種類型的民事案件5000余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撤銷改判,無一申訴信訪,無一投訴舉報。她先後榮獲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最美基層法官、全國模範法官等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對法官而言,既是高線,也是底線。”黃志麗説。
在黃志麗看來,做一名好法官,不能只憑法律,還要靠常識、常情、常理。好法官必有悲憫之心,能對人民群眾的困難感同身受,悲憫之心是溫暖的,它能讓法律有溫度。
黃志麗處理過一起家庭遺産糾紛案,老人在世時,六子女簽訂協議:由小女兒照顧老人和患病的弟弟,老人去世之後,小女兒繼承房産,並繼續照顧弟弟。十幾年過去,小弟、老人先後去世,兄妹們卻翻臉不認賬,要求平分老人的遺産。
黃志麗分析,如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這份兄妹合同很可能判無效,從而對小女兒造成很大不公。於是,她來到社區搞調查,了解到在小女兒照顧老人的十幾年間,其他子女很少探望,幾乎沒有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黃志麗將這家人召集在一起做調解:“你們想一想,小妹妹為贍養老人、照顧弟弟,付出了全部的青春,你們付出了多少?將心比心,你們忍心違背十幾年前的親情約定嗎?”
在黃志麗入情入理的開導和勸解下,其他兄弟姐妹低下了頭,默不作聲,最終不再要求平分房産。一度傷心欲絕、打算斷絕兄妹關係的小女兒也回心轉意。一起劍拔弩張的案件峰迴路轉。
這種案結事了人和的例子,在黃志麗承辦的案件中數不勝數。她所辦的案件,調解撤訴率達到94%,服判息訴率達到99.7%,當事人自動履行率達到75%。
“黃志麗辦案,有理的不用來找她,沒理的找她也沒用。”多年來,黃志麗以她的公平公正贏得了群眾這樣的評價。
2010年5月,黃志麗審理了一起商品房買賣案件,被告開發商打電話給黃志麗,説如果判決結果有利於被告,可以送她去海南五日遊,黃志麗嚴詞謝絕,勸開發商將錢用在賠付原告損失上。面對人情世故的困擾,她有兩大“法寶”:一是快審快結,能當庭宣判的絕不另行擇日宣判,讓當事人找不到説情的時間;二是陽光司法,把審理案件的每一個環節都置於陽光下、擺在桌面上,讓當事人找不到説情的機會。
目前,漳州市薌城區已經建起5個以黃志麗命名的法官工作室,累計為群眾答疑解難793次,法官們進社區、企業、居民家中巡迴辦案、提供法律服務229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129件次,訴前聯動化解民事糾紛1132件,進一步提升了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