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也成亞洲符號?美媒:種族歧視比亂叫名更嚴重
原標題:林書豪也成亞洲符號?美媒:種族歧視比亂叫名更嚴重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 美媒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只要是亞裔美國人打籃球,就有可能會被叫作“姚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26日刊登記者Andrew Ken的《我們不是成龍,也別叫我們林書豪》一文,文章以作者親身經歷敘述了林書豪、姚明等籃球明星成為亞洲符號的現象以及其引發的種族歧視隱患,文章摘編如下:
姚明來自亞洲,你也來自亞洲。這就是笑點了。
儘管如此,大約四年前,這種表達方式開始消失。當時,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的華裔美國控球後衛、紐約尼克斯隊球員林書豪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他在那一個月的表現,至今仍然被稱為“林來瘋”。
在他躥紅的大約兩周之後,我就感到事情在發生變化。當時,我在弗洛拉港的聖露西港報道籃球春訓,在去一個公共籃球場打場比賽的時候,到場即有人宣佈“林書豪來了”,當我接球向左做了個假動作,然後起跳上籃,便有人開玩笑稱“他也像林書豪一樣棒”。
我猜,這種情況從那時開始就會持續下去了。果然,幾週後我回到曼哈頓,在一個銀行裏,我幫一名男子拉了一下門,他沒有説出這種情況下通常會説的“thank you”,而是看著我説“Jeremy Lin(林書豪)”。
亞裔美國人常常覺得很不樂意,不得不參與這個社會的代用詞遊戲:看到一個亞裔人士,就説點關於亞洲的事情。在大眾文化中缺乏亞裔身份的參考點,已經給男人和女人、兒童和成年人帶來了無休止的煩人遭遇。
“在小學的時候,大家説的是成龍,”我的朋友丹尼爾·申説,他是韓裔美國人,也是籃球迷,他跟我講起平時打球的事:“在高中,大家説你是姚明,現在在健身房,大家説你是林書豪。”
在首次作為布魯克林籃網隊球員備戰新賽季期間,林書豪再度成為紐約的公眾人物,他曾一度引起亞裔美國人的共鳴,部分原因是他稱膚色影響了自己的實際生活。
在本月一次座談中,他回憶説,作為一個不知名的高中籃球運動員,他在比賽前有時候會感到害怕,他知道自己將會聽到觀眾席上那些熟悉的聲音:“姚明,姚明。”
當然,在球場上的昵稱也可能是在表達喜愛或尊重,虛誇的罵戰也可以是籃球運動的附帶樂趣。但正如華埠康樂籃球組織皇朝聯賽負責人、華裔美國人謝仁(音)所説,這種説法的意圖通常是很清楚的。“我是一個5英尺9英寸(約1.75米)高的控衛,”謝仁笑著説:“如果你叫我姚明,我知道你是什麼意思。”
林書豪的名氣可能已經大到不適用那些使用專名的嘲諷了,但他仍然是很多言語羞辱的對象。
“即使是現在,到了今天,你去NBA賽場,還是有人會説種族主義言論,‘雞肉撈麵’之類的,雞肉撈麵很好吃,但我不喜歡別人管我叫這個,”林書豪在紐約的座談中説。
同樣,林書豪也是一個很好的球員,但我們不喜歡被叫做林書豪。
華裔美國名廚、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黃頤銘回憶起了三年前的聖帕特裏克節的經歷。一群男子走出他第14街上的餐廳旁邊的一家酒吧,朝他喊,“喂,林書豪。”
“我不想被人叫林書豪,因為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被人叫Long Duk Dong或成龍,”黃頤銘説:“我不喜歡這樣,我是黃頤銘。”
“林來瘋”也是這種情況,在林書豪出人意料的成功讓亞裔興高采烈的同時,我們也記得身邊的人暴露出無法或不願以基本的禮貌對待他。
當他的名字被列入引發種族歧視奚落的亞裔名人名單時,這是另一個令人不安的證據,表明媒體和流行文化中缺乏亞裔代表。
我開始報道NBA新聞時,“林來瘋”現象已經過去了一年半,那時,林書豪已效力於休斯頓火箭隊。三場比賽下來,已經有陌生人在球場管我叫林書豪了。
如果你覺得我和林書豪長得像,那你大概就是那種認為所有亞洲人看起來都一樣的人。
種族歧視的影響遠比亂叫名字更嚴重,但它永遠都可以作為一個毫無遮攔的提醒,讓我們知道自己在人們心中依然多麼格格不入。實事求是地説,這種現象的緩解感覺遙遙無期。
你要等著另一個“姚明”,另一個“林書豪”,另一個,下一個,直到這些名字開始失去它們的意義。
資料圖:林書豪在比賽中。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