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作家:中國仍落後矽谷20年 中企尚需打響品牌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 英媒稱,皮埃羅·斯加魯菲(Piero Scaruffi)沒有想到他與朋友阿倫·拉奧(Arun Rao)合著的《矽谷百年史》在中國賣得火熱,事實上,他原本覺得在美國也沒人會想讀矽谷的歷史。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31日報道,這本書後來成了中國創投領域的必讀之一。除了該書作者,他的身份還包括人工智能及認知科學專家、音樂愛好者等。在FT2016中國高峰論壇期間,FT中文網在杭州專訪了斯加魯菲,跟他聊了聊矽谷和中國的過去、當下和未來中,所有人最關心的一些話題。
“如果你在20世紀50年代問一個住在紐約、倫敦或北京的人,下一場全球性的大變革將會發生在哪,沒有人會想到是矽谷。”斯加魯菲説他寫書的初衷,正是想要找出為什麼矽谷這個最不可能的地方,成為一場巨大的科技變革的發源地的原因。很多發明並非誕生在矽谷,但在矽谷壯大,為世人所知。“矽谷精神造就了矽谷。這裡有一群瘋子,瘋子般的音樂家、藝術家、政客,瘋狂的人。他們喜歡琢磨怎樣把一個點子用得與眾不同,他們不計較工資和盈利,在車庫裏搗鼓自己的東西,僅僅為了興趣和好玩。”
這也就意味著矽谷是絕對不可能被複製的。“你可以學習矽谷,但複製矽谷的嘗試都失敗了。”斯加魯菲認為中國最像矽谷的城市是深圳,因為這兩個城市都始於“拿來”別人的創意和作品,加以思考和發揮,為己所用。“第一部iPhone用到的許多産品和設計並非出自蘋果之手,為何iPhone叫做創新,微信被叫做‘山寨’WhatsApp或是Instagram呢?所謂‘山寨’、原創,有那麼多不同嗎?關鍵從‘山寨’和模倣中,逐漸做出新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説,深圳最像矽谷。”他認為距離權力中心過近的北京中關村,創業與創新存在太多“自上而下”的元素,實際上是矽谷的“反義詞”。上海充斥太多金錢的味道。杭州阿裡巴巴一家獨大,矽谷的起點則是一批非常小的公司。這些城市的嘗試無所謂優劣,只是都不像矽谷。
一直到去年,人們提到中國與矽谷,還主要在討論二者的差距。然而,從2016年起,逐漸有觀點認為中國許多方面已與矽谷不相上下,甚至超越矽谷。斯加魯菲不遲疑地回應説,中國尚“落後矽谷20年”。他認為,試圖將二者作對比時,應採用公平的標準。他再次用微信舉例,認為雖然微信的影響有目共睹,然而走出中國,除了一些華人,並沒有多少人使用微信。在打造國際品牌方面,中國公司尤其尚欠火候,還有一些潛意識裏的自卑感,即使自身已並不遜色。
即便如此,作為最了解矽谷的人之一,斯加魯菲卻表達了深深的憂慮。他認為,成就矽谷的今天的“矽谷精神”,正面臨消亡。高房價、大公司、尋求安穩工作的人群,與曾經充滿自由活力的灣區背道而馳,甚至“應該有許多矽谷人希望看到蘋果這樣的大公司倒掉”。不過話説回來,“矽谷大起大落好幾次了。人們過去也有幾次覺得矽谷要完,結果你看,我們現在還在這兒討論矽谷。所以,我現在預測矽谷的未來時總是非常謹慎。”
斯加魯菲在同日舉辦的FT中國高峰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矽谷觀察:未來投資與科技的十大風口”的主題演講。我最感興趣的卻是,在這些新科技與新事物中,有哪一個或者幾個能夠真正改變人類的未來,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互聯網的出現一樣,成為下一個“互聯網”?比較出乎意料的是,斯加魯菲首先排除了自己的老本行人工智能和近一年多來大紅大紫的VR/AR。“人工智能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常識(common sense),這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無法彌補的,這決定了它無法被完全信任,因此可能會是人類的好幫手,卻不能引發徹底的變革。VR/AR也許將在娛樂和媒體領域産生令人眼前一亮的應用,但它能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創造出全新的行業嗎?不。”斯加魯菲認為,有可能改變世界的是3D列印技術和合成生物學。“3D列印讓人們在家就可以製造出東西來,這將對製造業帶來不可想像的改變。合成生物學也是一樣,編輯基因、製造新的有機組織等等,正是能夠創造出全新的行業和職業的事情。”
(原標題:美作家:中國仍落後矽谷20年 中企尚需打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