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馬克耶夫火箭設計局公開“最強洲際核導彈”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6日報道,俄羅斯馬克耶夫火箭設計局首次公開了號稱最強洲際核導彈——“撒旦二型”導彈的外形設計。英國媒體稱,這款人類史上載核武量最大的洲際核導彈,能突破現有的所有反導系統,一枚就足以摧毀整個法國或美國得克薩斯州。
有分析人士認為,俄方公開這一型導彈設計的時機敏感,被外界視為對美國在“俄羅斯門口”增兵的直接回應。那麼,這一型導彈威力到底怎麼樣,美國的反導系統在“撒旦”的面前到底是不是像紙糊的一樣?
【導彈中的“霸王”】
從射程和個頭看,“撒旦二型”導彈可以被稱作導彈中的“霸王”。
“撒旦二型”是這一型導彈的北約代號,俄方的稱謂是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長度超過35米,總重為100噸,最大射程將達到17000公里,可從俄羅斯射至歐洲和美國東西兩岸各大城市。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型導彈能攜帶10到15枚分導式核彈頭,彈頭與彈體分離後各自具有不同的飛行軌跡,而且每個彈頭攜帶的彈藥威力遠超當年落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從一些數據上看,“撒旦二型”性能已經超過了美國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而且冷發射的“撒旦二型”與熱發射的民兵-3”相比,發射準備時間更短。
“撒旦二型”的另一優勢是它能將彈頭送入地球同步軌道,使得它在射程方面更加遊刃有餘,攻擊敵方目標可不選擇最短的發射軌跡,方向更加隨心所欲,可以經過沒有部署任何反導設施和監測系統的空域。馬克耶夫國家導彈中心還宣佈,這一型導彈採用了迂迴彈頭的設計理念,能突破現有的各種反導系統。
【矛盾之爭誰更強】
近期,就反導體系,美國方面也提出了升級計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亮出了所謂反導三大“殺手锏”。
首先是“多目標殺傷器”,以多攔多,針對的就是分導式核彈頭;其次是無人機機載鐳射器,將精確、抗干擾的鐳射武器集成到無人機上,在反導的同時確保零傷亡;最後是先發制人打擊,將對方導彈消滅在發射陣地。
那麼,不斷升級的美國反導系統能不能攔得住彈道導彈中的“霸王”?
有軍事專家認為,在彈道導彈領域,矛與盾之間,矛佔據著天然的優勢。洲際導彈即便射程超過1萬公里,也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實現全球打擊。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導彈預警、攔截,對系統的精準度要求極高。
另一方面,目前任何的導彈防禦系統都是有防禦極限的。一旦地方的導彈數量超過防禦極限,反導系統就不能夠做出及時反應。也就是説,即便反導系統有抗打擊能力,也不具備抗飽和打擊的能力。
【牽制與反牽制】
近一段時間,美國與俄羅斯進入了互秀肌肉的階段。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陳兵俄羅斯“家門口”;另一方面,俄羅斯則使用了“以核制常”的戰略,在公開全新彈道導彈設計的同時,還進行了超高速滑翔彈頭的測試,有望進一步增強導彈的突防能力。
有分析人士認為,北約近期決定向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增兵,可以説是冷戰結束之後,北約在歐洲最大的一次兵力部署,其中很大的一個因素是北約回應了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要求。這四個國家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俄羅斯,歷史上與俄羅斯也有些恩怨,因此希望北約兵力能夠在自己的國內,從而引起俄羅斯的忌憚。
當然,俄羅斯也不會坐以待斃,無論是戰略轟炸機巡航、航母編隊出海還是升級核打擊力量,都是對美國和北約一步步蠶食其戰略空間的回應。
事實上,美國通過營造與俄羅斯之間的對立氣氛,目的之一是促使一些歐洲國家進入適度緊張的狀態。美國近年來在歐洲面臨北約凝聚力下降這樣一個難題,不少北約國家對於共同防務的積極性降低,國防開支方面一降再降。
美國希望借助北約和俄羅斯關係的緊張,讓北約更有凝聚力,也讓歐洲國家能夠在國防開支方面更加積極,從而可以讓自身在戰略重心轉向亞太的同時,在歐洲更加遊刃有餘。
只不過,俄羅斯與一些歐洲國家地理位置更近,能源關聯也非常密切。一旦美國逼得太緊,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反彈,大部分歐洲國家也不會願意成為美國與俄羅斯戰略博弈的犧牲品。(記者蔣驄驍,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