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城市路側停車場亂象“病根”何在?

2016-11-03 09:51:22|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新華社瀋陽11月3日電(記者鄒明仲、胡林果、馬劍)城市道路兩側劃定的停車位,因其便利性而廣受歡迎。近年來,為規範道路兩側的停車行為,不少城市對此類停車位如何劃定、收費標準等作出明確規定。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私劃停車位、隨口要價、收費不看護等情況,均不同程度存在。

  這些亂象的“病根”何在?如何治理這一頑疾?新華社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2元停車費收15元,路側停車收費隨口要價

  瀋陽市最近開始對經營性停車場違規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對違規停車場下達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但記者連日來在瀋陽北站、中街、太原街等車流密集區域的路側停車場走訪發現,收費員基本未按照瀋陽市物價局規定的19座以下汽車白天2元/臺次、夜間3元/臺次的標準收費。

  在瀋陽北站附近的北站一路,見記者駕車準備停靠,一位身穿藍色夾克的收費人員就迎了上來,得知記者停靠3小時後,向記者收取了15元錢,比規定多收了13元。收費員向記者提供的發票上,蓋有“北京世紀美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瀋陽分公司”的印章。

  記者在部分居民區附近的路側停車場,發現不按線停靠、晚上只收費不看護、包月收費等違規問題。

  “是看車的讓我們這麼停的,我們按月交150元,白天我上班,晚上10時以後看車師傅也不在了,沒人看車為什麼還要收費?”居民韓先生向記者抱怨收費不合理,並出示了一張加蓋“瀋陽永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公章的收據。

  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城市也屢見不鮮。根據廣州市物價局的相關規定,自兩年前起,廣州市就開始實行差別化停車收費標準,中心城區路側停車場每小時收費16元。但這項收費標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變了樣。

  廣州市民黃先生每週六晚上都和朋友們去天河中學踢球,他告訴記者,每次路側停車管理員都會先收30元至50元。有時2個小時回來取車準備離開時,卻怎麼也找不著管理員退錢。一些廣州車主告訴記者,路側停車本應以15分鐘為分段點,但基本上過了半小時都按1小時算。

  停車亂象折射出監管的缺位

  針對上述情況,一些城市管理專家認為,這些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停車管理員收費不規範,實際上卻暴露了在政策制定和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為引導大家有序利用路邊的停車空間,一些城市推行路側停車位收費政策,往往將這些車位的經營權拍賣給了停車管理公司,但對這些公司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産生的具體問題卻疏于監督和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昕説,利用價格杠桿對停車分佈進行調節,引導廣大車主合理利用不同位置的停車場是必要的。有的城市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的方式探索解決停車難,也是可行的方案,但停車管理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地方政府若對其監管不到位,企業收費不透明,就很容易出現亂收費以及收費不作為等現象。

  但如何對這些停車管理公司進行監管,實際工作中也常常遇到難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根據《廣州市停車場管理辦法》,道路停車泊位經營管理權屬於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範疇,但交通委、公安局交警支隊、物價局、城管委、街道等均有權管理道路停車泊位,但多頭管理帶來的結果就是管理主體不明確。

  對此,不少專家認為,如果有一個部門真正負起責任,公共停車資源也許就能夠相對管起來。而現實的情況是,“九龍治水”分散了執法力量,也分散了管理責任,造成了“誰都管但誰都不願意管”的現狀。

  還有一些專家表示,不少路邊的停車位因其資源的稀缺性,往往容易産生巨大的收益。這些停車位經營權被一些停車管理公司長期把持,而這些企業如何通過的招標?收了多少錢?錢用在哪?廣大公眾無從知曉,也無法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利用技術創新破解監管難題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馬海濤認為,加強對路側停車場管理的初衷無疑是正確的,但地方政府在制定停車收費標準時,應廣泛聽證,將收費標準、承包公司資質等信息及時公示,讓相關各方享有充分的知情權。

  他認為,對一些鬧市區路側停車場的收費,可以適當提高標準,以實現價格杠桿的有效調節,同時也能大幅減少停車公司隨意收費現象的發生。

  張昕説,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溝通,對停車管理公司要實現真正的監管,建立起黑名單制度,並適時向社會公佈,對於不履行相關責任的停車管理公司,可隨時解除合同。

  針對城市路側停車場存在的問題,瀋陽市公安局表示,今後將加強全市經營性停車場的管理工作,明確停車場業主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一旦違反承諾按嚴重程度處罰;同時制定停車場經營企業品質信用等級評定考核辦法,下一年審驗停車場資質時,企業的上一年度評定級別將作為招投標的審核要件。

  此外,還可廣泛利用技術手段加大監管工作力度。為避免收費過程中産生過多的人為因素,杭州、合肥、濟南等地均實行了POS機刷卡收費制度,讓停車收費員成為停車管理員,停車管理員只負責引導服務、拍照取證等工作。

  據了解,深圳市也于2013年成立了交通運輸委直屬事業單位“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負責路內停車經營管理。從2014年7月起,深圳政府推出了宜停車APP,幫助市民實現“陽光繳費”。

  一些專家認為,在監管上下工夫的同時,還可利用大數據在解決車位的“源頭”上下工夫。如杭州市城管委數字城管信息處置中心已完成杭州市區396個對外開放的社會公共停車場庫中9萬餘個停車泊位的實時數據接入工作,智慧停車誘導服務覆蓋泊位總數擴展到10.4萬餘個。

  專家認為,路側停車亂象反映的是城市交通病,一方面要大力推進信息化、電子化等技術手段的進步,從城市精細化管理中,加強停車管理對緩堵的推動;另一方面政府對於停車管理要切實做到經營透明、信息公開,提高停車管理的效率,最終為百姓提供方便。

  (原標題:城市路側停車場亂象“病根”何在?)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