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垃圾分類處理試點16年 多數居民仍不知怎麼分垃圾

2016-11-07 09:10:12|來源:工人日報|編輯:賈雪靜

  本月初,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佈消息,將設置垃圾“分類、分質、分時”收運試點,促進居民源頭分類,同時將探索設置垃圾“不分類、不收集”懲戒試點。但《工人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知道如何分類,成為困擾諸多小區居民的難題。

  北京與上海、南京等8個城市作為全國第一批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已經16年了。記者在北京街頭看到,垃圾分類的硬體設施已經比較齊備,隨處可見標有垃圾分類標誌的垃圾桶。然而,不少屬於“可回收物”的垃圾混在“不可回收物”的垃圾堆裏。而在一些居民小區裏,包括廚余垃圾在內的各種垃圾通通被塞到大垃圾桶裏,並一股腦地被裝進垃圾車運走,平常可見。

  許多居民反映,自己也想做到垃圾分類,但是不知道怎麼界定“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有的昔日垃圾分類試點“明星小區”,配備的分類指導員也難尋蹤跡。無奈之下,一些居民簡單地將“可回收物”等同於“能賣廢品”的,“是不是收廢品的能收的就是可回收物?”

  很多城市都對垃圾分類有明確界定,以杭州市為例,根據《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方法與標誌標準》,可回收物包括紙類、金屬、玻璃、除塑膠袋外的塑膠製品、橡膠及橡膠製品、牛奶盒等利樂包裝、飲料瓶等,涵蓋範圍遠遠大於收廢品者的“經營範圍”。但是,居民經常賣給廢品站的廢舊小家電,卻不屬於可回收物,因為其可能含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被歸類為“有害垃圾”,經常被混在紙張中一起賣出的收據用紙、明信片、衛生紙等也不屬於可回收物,因為其無法再生。

  另外,由於飲食習慣存在,廚余垃圾較多是我國城市垃圾的一大特點。而許多地方對廚余垃圾處理設施不足,居民也往往將廚余垃圾混裝。有專家表示,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燃燒時,會産生更多的污染物。

  除此之外,垃圾分類後被混裝混運,對居民實施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有所影響。北京市將對垃圾混裝混運問題“零容忍”,在此之前,該市環衛集團已經推出垃圾智慧分類使用包,可通過在智慧廚余垃圾桶或再生資源回收櫃上掃碼領取。相關情況本報將繼續追蹤。

  (原標題:垃圾分類處理試點16年 多數居民仍不知“怎麼分垃圾”)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