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反樸槿惠的人為何那麼多
韓國民眾反樸槿惠的聲浪繼續走高。5日,號稱2O萬人遊行示威,要求樸槿惠下臺,另一場大規模示威據悉將於12日接踵而至。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她的民意支持率下降到5%,創韓國歷任總統支持率最低的紀錄。
局外人有些看不懂,執政不到4年,樸槿惠怎麼混到幾近“千夫所指”的地步?但略加分析就不難發現,她治國乏術,幾乎每項重大決策都能製造出一批反對者,目前這些反對她為勢力,在反“親信干政”的大旗下合流,匯成浩大聲勢。拋開正在熱炒的“親信干政”醜聞觸犯眾怒不説,反樸槿惠的勢力是這麼形成的:
一,不滿她的對朝政策把南北雙方弄得這般劍撥弩張。在韓國,很多人懷念對朝實行“陽光政策”的年代。這項由金大中1998年上臺後提出、盧武鉉當政時繼續的政策,包括三大原則:沒有併吞的企圖;不準許軍事挑釁;追求和平共存。該政策有效緩和了半島緊張局勢,使南北雙方在政治交往、人員交流、經貿往來和國際合作等領域出現積極變化。2010年11月18日,李明博政府宣佈“陽光政策”失敗,代之以與朝鮮對抗的政策,開啟了美韓對朝施壓和朝鮮加快擁核步伐的惡性循環。2013年2月樸槿惠當政後,對朝強硬變本加厲。韓朝同文同種,原本是一個國家,期望雙方關係改善並進而和平統一的大有人在。樸槿惠政府的對朝政策自然遭到這些人的痛恨。
二,韓日慰安婦協議惹惱眾多百姓。強徵慰安婦是日本二戰時犯下的嚴重罪行。受害國一直要求日本認罪、道歉、賠償。樸槿惠的態度也一向堅定。但2015年12月28日,韓日竟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定,規定由日本出資10億日元設立慰安婦救濟基金,雙方“確認慰安婦問題得到最終的、不可逆轉的解決”。韓國民眾強烈反對這個協議,認為是“辜負受害婦女和韓國人民厚望的外交勾結”,是韓國的“屈辱”。這個協議,讓樸槿惠收穫了大量韓國人的怨恨。
三,部署薩德的決定,多半國民對樸槿惠説“不”。這事一開始就受到全國半數以上民眾的堅決抵制。她要是理智點,應該告訴美國人:不部署了,我樸槿惠得罪不起這麼多國民,韓國也承受不起惹怒中俄必將付出的代價。但她卻反其道而行之,固執己見,枉顧民意,硬要薩德落戶韓國。這又把廣大民眾置於自已的對立面。
四,“友華總統”,受到親美日分子的忌恨。在決定部署薩德之前,樸槿惠對華友好有目共睹:她上任後,一改韓國新任總統必先訪美的慣例,首先訪問中國;頂住美國的壓力,出席2015年中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儀式,是西方盟國中出席儀式的僅有的兩個國家元首之一;韓國首批申請加入亞投行;她對中國文化滿懷敬意,一再説,馮友蘭的《中國哲學通史》給予她戰勝厄運的勇氣和智慧;鄭重歸還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讓這些偉大英靈得以魂歸故里。如此等等。但是,韓國存在不可小覷的厭華親美勢力,瞅機會扳倒“友華總統”,他們念茲在茲。即便樸槿惠決定部署薩德,也難解他們的心頭恨。
五,當然,混跡于反樸槿惠遊行隊伍中,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乘機起鬨架秧子的。這種人任何國家都有,愛激動的韓國人中更不乏好事者。
上述種種表明,作為總統,她性格和行事方式的的兩個致命弱點導致其屢犯致命錯誤。一是她治國無方,卻固執專斷,無視民意;二是她的決策左右搖擺,政治列車轉彎太急,難免翻車。在慰安婦問題上她突然由“反日”到“哈日”,為部署薩德,她不惜從“友華”到“棄華”,就是明顯的例證。(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