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新聞精神本質 看世界各國如何慶祝記者節
中國網新聞11月8日訊 (記者李智 戚易斌 實習記者 歐陽嘯鴻)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國記者協會(下簡稱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將中國記者協會成立的11月8日定為記者節,這也成為繼護士節、教師節後第三個行業性節日。
今年11月8日,中國迎來了第17個記者節。在全世界範圍內,記者們發掘新聞事實,將事情的真相通過大眾媒體進行傳播,並對社會各方面産生影響,被冠以“無冕之王”的美譽。
記者節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
11月8日也是中國記協的“生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長江為首的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這是中國記協的前身。多年以來,眾多記者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家與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個世紀,中國著名出版家、三聯書屋的創始人鄒韜奮同時也是一位著名記者。1926年,鄒韜奮在上海接任《生活》週刊主編,以反內戰和團結抗敵禦辱為根本目標,使《生活》週刊成為國內媒體抗日救國的一面旗幟。他不畏權勢,敢講真話的精神被新聞界稱為“韜奮精神”。
如今,記者節已走過16個年頭,中國社會各界對記者節的重視也不斷提升。
國外有哪些“記者節”?
事實上,記者是世界各國都尊重的職業。一些其他國家也有記者節,但因歷史文化差異,名稱各不相同。
1996年,俄羅斯聯邦將記者節設立在每年的10月1日到10月6日,由俄羅斯記者聯盟在不同的城市舉辦,並向獲得“自由新聞金筆獎”的俄羅斯記者頒發獎盃和證書。
韓國的記者節被稱作“新聞節”。1896年4月7日,醫生徐弼博士在漢城創辦朝鮮第一家民營報紙《獨立新聞》,韓國建國後將4月7日這一天定為韓國的新聞節。
部分國家雖然沒有明確規定記者節,但因為一些記者對社會的巨大貢獻,這些國家以不同的方式來向記者這個職業致敬。約瑟夫•普利策是美國現代報業的奠基人。他在1883年買下紐約《世界報》,對當時的美國新聞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被認為是19世紀70~80年代興起的“新新聞事業”的創始人。
1911年普利策去世,留下的遺囑中表示“《世界報》永不出售”,同時捐贈200萬美元作為創建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基金,並設立“普利策獎”。
不忘初心 傳遞社會正能量
隨著技術的發展,新聞行業也在與時俱進。新聞形式已不是單純的文字和圖像,短視頻、原生音頻、H5頁面等成為了新的選擇。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新聞行業的本質不會改變,更不應該一味崇尚技術,而弱化人的價值。
記者作為一個報道事情真相的職業,肩負著許多社會責任。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之一,劉萬永認為,作為記者,應當不忘初心,為了社會的進步去做好每一件事,盡最大的努力,維護這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第六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劉暢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如何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將大家擰成一股繩,推動國家的強大,是我們新聞工作者要思索的問題,也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原標題:追隨新聞精神本質 看世界各國如何慶祝記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