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電影産業促進法將帶來哪些利好

2016-11-08 11:19:40|來源:光明網|編輯:杜軍帥

  光明日報記者 李蕾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張進進 

  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電影産業促進法。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業界和有關部門就開始討論電影立法事宜。2003年,電影促進法就開始起草。可以説,該法規經過了漫長的“孕育”過程,承載了幾代電影人的熱切期盼。作為我國文化産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它究竟有何新意,將為中國電影帶來哪些利好,對文化産業發展乃至社會進步有何意義?就此,我們採訪了相關專家。

  取消下放多個行政審批項目

  電影産業促進法不僅沒有新增設的行政審批項目,還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審批等,下放了電影片審查等多項行政審批項目,簡化了行政審批程式,並注重加強監管力度。

  “這就意味著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只要符合電影攝製所需的資金、人員等條件的企業或組織都可以申請拍電影。可以預見到,以後會有更多的電影項目立項,電影創作將更加多樣豐富,題材、類型也會更加廣泛,使電影産業呈現出‘遍地開花’的井噴景象。而政府的監管將更多地體現在發放電影公映許可證的審查上。”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丁亞平認為,大浪淘沙,相信在電影創作數量激增的基礎上,電影品質也將迅速提升,思想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優秀電影會越來越多。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名譽副會長趙葆華的記憶裏,以前拍電影,還要到相關部門立項報批,通過之後才能拍攝,現在不用審查劇本,只需上報提綱,這些因時制宜的政策一步一步地調動了社會資本、文化力量對電影産業的介入與參與,具有積極作用。

  偷瞞報票房最高處罰可吊銷許可證

  偷瞞報票房現象一直是影響電影産業健康發展的“毒瘤”。近年來,多部電影市場上的熱門國産電影都曾傳出票房造假的醜聞。對此,電影産業促進法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有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行為,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沒收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這體現了國家嚴厲打擊這一不良現象的決心。”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李道新分析道,院線往往以票房作為主要排片依據,而觀眾又往往以排片率作為選擇觀看的重要依據。偷瞞報票房不僅虛假抬高了某些電影的票房,也使同檔期其他高品質影片的排片和票房受到擠壓,還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觀眾的判斷。這種惡性競爭擾亂了電影市場的正常秩序,使潛心進行藝術創作的從業者受到打擊,因此必須重拳出擊。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進一步指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當前中國電影市場存在一些諸如盜版、偷瞞報票房屢禁不止的不良現象,就是因為違規或犯罪成本不高所致。要進一步有效地規範市場,實現産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加大對電影知識産權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以及對從業人員行為的引導規範,這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法制的推進。

  國産電影年放映時長不低於總數的三分之二

  電影産業促進法規定,電影院應當合理安排由境內法人、其他組織所攝製電影的放映場次和時段,並且放映的時長不得低於年放映電影時長總和的三分之二。通過明確規定電影院放映國産電影的比例要求,更好地加強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度。

  在趙葆華看來,電影産業促進法的一個重要亮點,就是強調保護國家的文化安全,強調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他説,伴隨好萊塢大片逐年遞增的引進勢頭,面對他們資本、明星、宣傳的猛烈攻勢,中國電影的發展尤其需要法律來保障和促進。“當然,在規定國産電影放映比例之外,國産電影還‘當自強’。雖然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上國産電影票房佔上風,但還同時存在一些不良傾向。比如,過分倚重市場效益,創作上過分娛樂化等。須知,文藝不是市場的奴隸,必須強調其引領作用。這一理念正是制定電影産業促進法的重要指導思想。所以,這部法律將對中國電影産業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據悉,電影促進法還對人才培養、電影公益服務、維護觀眾權益、從業人員行為規範等多項內容做出了相關規定。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08日 09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