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藥品加成不能先忙著叫好
中辦、國辦日前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要求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並與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備受關注的公立醫院藥品改革拉開大幕,而且力度和決心不小,在藥品加成問題上,這次的改革沒有留餘地和緩衝,用了“所有”這樣的詞語來涵蓋範圍,這也就意味著,今後所有的公立醫院都將建立起新型的現代管理制度,以前的“以藥養醫”的經營模式將徹底被打破,推倒。
對於這次改革,很多人沒有按捺住激動心情,從袖子中伸出手來拍手叫好,但筆者想在這個時候潑點冷水,在一場改革剛剛吹響“集合號”的時候,早早的準備好鞭炮慶祝凱旋,未免早了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個深水區,攻堅戰,硬骨頭,已經吹了好多年的衝鋒號,現在才見到點實際行動,早早的叫好,未免有點太樂觀了。
首先,從已經先行試點的醫院來看,取消藥品加成以後,醫院的盈利模式以及後續的運轉還沒有建立起穩定的模式,還有太多的未知。據媒體報道,素有“中部協和”之稱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近日被曝出,在取消藥品加成後,其每年收入減少2億元,今年不得不停掉5000萬的設備採購預算;而此前,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蔣鵬程此前也曾向媒體透露,藥品零差率改革後,醫院每年在藥品銷售上虧損1500萬左右。
所以,從試點醫院的經營狀況來看,目前雖然取消藥品加成是定局,是大勢,但是在取消藥品加成前把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到位,政府補償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做好了政策儲備和財政支持,然後再穩妥的推進藥品改革,恐怕才是穩妥之策。
“兩票制”被寄予厚望,但需要指出的是, 雖然在制度設計層面看似“天衣無縫”,但也要防止在藥品的源頭環節以及流通環節再産生出各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應對檢查的漏洞,因為根據多年的醫改經驗可以得出一條結論,僅僅靠兩張發票想禁止“跑冒滴漏”,恐怕是難上加難。
當前,藥事服務費被當作彌補藥品加成的重要手段,但該項收費能否真正取代藥品加成的效益,目前來説還缺乏有説服力的數據。
因此,有專家建議,在取消藥品加成後的最初幾年,政府要持續的不斷增加投入來保障醫院的利益,保證醫院的整體運轉和發展所需資金不受較大影響;與此同時,要調整收費政策,建立合理的醫療價格制定體系,以此保證醫院在市場中正常生存,也只有在此前提下,對醫院院長的考核體系才能夠完善,為新的醫療運行體系打下基礎。
藥品改革事關醫改成敗的大局,而藥品加成又是醫改中難啃的硬骨頭,怎麼開好醫改的局,對決策者來説是個考驗,對大眾來説,也是耐心的考驗,掌聲先不要來的太早,還是需要更多建議和反饋。(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