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璧南河:從“黑龍江”到“清水河”
鳥瞰璧南河景區。新華網發
璧南河畔百米“塔式”音樂噴泉正在“噴發”。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1月10日電(王龍博 實習生 李然) “是誰,讓一池墨般的黑水,變成了透明的清水河……”一曲悠揚的《清水河》唱出了璧南河從“黑龍江”到“清水河”魔術般的變化。自2010年起,重慶璧山區以“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為理念,打造璧南河璧南河水利風景區,探尋出一條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之路。
魚翔淺底 人、水、城和諧相依
張婆婆住在璧山區鳳凰城。她每天和老伴買菜、接送孩子都會特意從觀音塘濕地公園穿過。“我們很喜歡這裡的音樂噴泉和濕地,環境好、綠化好,很舒服。”
觀音塘濕地公園位於璧南河支流,內有水車引渠、亭臺水榭、璧玉廣場、狀元橋等著名水景觀以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並於2014年6月獲批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濕地公園現在很美,但在2009年以前卻是一條臭水,魚蝦絕跡,被戲稱為‘黑龍江’。”璧山水務局局長王繼超介紹,從2010年起,璧山牢固樹立“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理念,提出城市發展一切為水系讓路。璧山區委區政府以璧南河水環境治理為切入點,採取“河內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調水、生態修復”的模式全力整治水環境,累計治理河道60公里、新建河堤52公里、綠化河岸38公里,建成主要由璧南河畔的秀湖公園、璧南河城區段及觀音塘濕地公園三大骨幹水利景區組成的璧南河國家水利風景區。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沿著璧南河一路走來,不時會聽到市民不由自主地感嘆:“這個地方真不錯。”水質的凈化,讓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碧波盪漾的生態型河流風景線,成為了璧山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在璧南河國家水利風景區內,看不到任何花花綠綠的廣告,每一個路燈、每一處綠化設施都像是地裏“長”出來的。問其緣由,璧山水務局局長王繼超説,風景區內建築色調以灰色和巧克力色為主,不與自然爭色,以實現人、水、城和諧相依。
“河中的魚兒游來游去,快快樂樂,無束無拘;開心的人兒,散心漫步,水天一色……”就如歌曲《清水河》所唱,每日清晨和傍晚,人們呼朋引伴,或男女成雙,或攜家帶小,絡繹不絕向璧南河風景區湧來,或休憩散步,或跳舞舞劍,輕鬆愜意。不知不覺間,璧南河已然成為璧山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造福民生 水的靈氣彰顯城市的“神”氣
“那年發洪水,我們家房子都被淹了。”南河公園內,一位大姐站在2007年“7•17”特大洪災情況宣傳欄前回憶道。
“在河道治理方面,璧山創造了‘河內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調水、生態修復’的中小河流治理模式,現在的璧南河防洪能力已經能從‘十年九淹’做到到‘暴雨不成災’”。王繼超局長説。
河內清淤,拆除阻洪橋、佔道建築、阻洪堰,清淤河道12公里。河中建閘,在璧南河城區段建設的翻板閘,能根據需要自動蓄水防水。河邊建堤,在拓寬河道基礎上,加固河堤18公里,老城區防洪能力由過去的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新城區達五十年一遇。
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存相依。自璧南河整治後,不少企業看中璧山優美的環境,主動簽約入駐。中聯重科、六旗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已落戶璧山。入駐企業中,不少主動出資加快企業周邊水環境建設,提升企業知名度,實現了企業發展和水生態文明建設雙贏。2015年,璧山區生産總值實現381.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30.2億元,規上工業産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
“遇溝不填、遇水架橋、水系保護優先”,璧山區實行以水為城的戰略,讓水的靈氣彰顯了城市的“神”氣。
承載文化 水育一方城一城人
“媽媽你看!恐龍!”小男孩兒興致勃勃地拉著媽媽跑向恐龍雕塑墻。
“我們讓墻與雕塑融為一體,並將水文化融入其中,恐龍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王繼超局長介紹道。
水光瀲艷。秀湖公園的“塔式噴泉”將水和光影完美結合,噴射百米高水柱,以8中獨特的水型表演上演大型“水舞秀”。特設直徑30米水幕電影,彰顯“寫意璧山、意境璧山、境界璧山”的文化內涵。
璧山八景、翰林院、狀元橋……璧南河風景區再現了璧山建縣1255年、撤縣設區元年的傳説典故、名勝古跡、人文景觀、民俗風情、歷史名人,演繹了璧山厚重文化的優美“畫卷”。
四年前,91歲的華語樂壇“詞壇泰斗”莊奴先生沿著璧南河河邊漫步,口中喃喃:“真好,太美了。”莊老豎起大拇指,説:“中國有很多臭水河,璧山這條河在兩年時間內就變清了、變美了。璧山真的了不起。”以後的日子裏,莊老圍繞璧南河創作了《清水河》、《城市底色》等有關璧南河的歌曲。另外,莊老還為璧山寫了一首歌曲《小而美》,因為他覺得這裡像極了他夢中的小城。
莊奴先生今年10月仙逝,但他喜愛的璧南河還在靜靜流淌,造福這裡的人,造福這座美麗的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