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由中學生參與研製的科普衛星順利升空
領導們啟動豐台區中小學科技課程中心。
北京豐台區第三十四屆學生科技節暨科技嘉年華活動現場
原標題:首顆中學生參與研製的衛星升空
11月10日早上7點42分,我國第一顆由中學生參與研製的科普衛星——“豐臺少年一號暨少年夢想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搭載長征11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印度之後第6個發射由青少年參與研製衛星並順利升空的國家。這是豐台區大力推進中小學生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整合各方資源成立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以來取得的階段性重大成果。北京晨報記者從10日上午開幕的北京豐台區第三十四屆學生科技節暨科技嘉年華活動上獲悉,豐台區中小學科技課程中心正式成立。
豐台中學生造衛星 十二五教育創新結碩果
早在2011年,豐台區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等院士、知名專家幫助下成立了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並啟動了青少年“小衛星計劃”項目,小衛星發射升空工作是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的一項重點工作,首顆樣星在專家指導下于2012年由北京十二中錢學森航天實驗班的同學研製成功。
本次成功升天的“豐臺少年一號暨少年夢想一號”衛星也是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研製的第三顆青少年衛星,它長10釐米、寬10釐米、高20釐米,重1.87千克,主體是黑色,主要用於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開展中學生天地通聯實驗。小衛星升空後,全世界的無線電愛好者都可以搜尋其信號並接收語音信息。
來自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北京市航天中學3所學校6名學生在專家龔萬驄老師的指導下,參與這顆小衛星的課題研究。他們利用週末和節假日時間,系統地完成了衛星結構、星箭分離、衛星電源技術、星地無線電通訊、衛星發射場的雷電探究與防治、衛星軌道的分析和計算、太空環境對食用菌的影響等七個專題的學習,並參與衛星研製、星箭匹配、衛星測試,最終於11月10日成功發射升空。
據介紹,“小衛星計劃”項目旨在讓青少年參與研發衛星發射升空,中學生參與衛星設計、研製過程,將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技探究能力。隨著研究的推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已經同意將此小衛星計劃打造成系列,預計于2017年9月發射“豐臺少年2號”小衛星,這顆小衛星的功能將更加強大,在軌工作時間可以達到2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科技課程中心掛牌 十三五科技教育攀高峰
為整體提升豐台區青少年科技教育水準再上新臺階,科技節上,豐台區依託東高地科技館正式掛牌成立豐台區中小學科技課程中心。該課程中心旨在推動科技類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整體優化和協調發展。優化課程結構、教材體系和教與學的方式,以綜合實踐活動為支撐點,推動學科、課程整合和校內外教育一體化。全面推進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實施,圍繞科學與技術領域,加強科學學科實踐課程的開發實施,逐步健全具有本區特點的科技教育課程體系。據悉,該課程中心還將依託航天科學技術普及部、航天器創意設計部、航天科學實驗室兩部一室的建設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學科技教育專家指導團隊,完善科技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建立“市級、區級、集群、學校”科技教師四級聯動的教師研訓體系。加大科技教育資源整合力度,豐富科技教育資源供給,滿足中小學生成長需求。
未來,豐台區還將健全完善科普長效運行機制,成立區級科技教師工作室,吸收優秀科技教師進入。工作室教師分責到校,指導學科融合;重點打造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科技教育品牌。聯合市科委、市科協、航天部一院、航天部五院,辦好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並明確其引領全區中小學科普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功能定位,發揮科技人才智庫作用,建設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的航天科技教育體驗基地。
還將著力扶植一批學校重點活動項目,培育優秀學生社團,打造特色品牌。繼續發揮東高地科技館航天科技特色、北京十八中、北京十二中特色項目,培育首師大附屬雲崗中學天文特色、北京市航天中學天文特色、北京十中地質勘探特色、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機器人特色,支持中小學校建設“創客工作室”。並帶動周邊學校發揮項目引領輻射作用。
玩轉科技嘉年華
繪亮學生人生成長底色
在當天開幕的以“科技伴我成長”為主題的豐台區第三十四屆學生科技節暨科技嘉年華活動上,與會院士向參與小衛星研製的學生代表贈送了小衛星發射成功紀念封。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豐臺少年一號暨少年夢想一號”在軌運行時間大約10天。在此期間,豐台區將開展手持衛星天線製作、小衛星製作、火箭模型製作、信號抓抄比賽、天地通聯實驗等系列活動,在全區中小學生中掀起航天科普、航天科技活動熱潮。
在科技嘉年華活動中,來自全區的北京市金鵬科技團、市區級科技示範校共27所中小學通過展板展示和實物展示相結合的方式立體呈現近年來豐臺學校科技教育所取得的特色成果。機器人、無線電測向、3D列印、車模、航模、海模、空模、建築模型、遙控飛機、氣動紙火箭、水火箭、校園創客空間、創新思維競賽、未來工程師、定向越野、翻轉棋、魔方、數獨、太空種子種植、插花、水培、手工皂等眾多互動體驗式活動,極大地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推動全區科技教育的普及。
北京晨報記者 豐偉宏 李木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