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

2016-11-12 19:56:2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中華民族是最值得自豪的民族,不僅是因為我們擁有世界最多的人口,更因為我們擁有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高尚風範、擁有善於學習勇於創新的聰明智慧、擁有志存高遠兼濟天下的寬廣心胸、擁有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每到國家民族危難之時,總有英雄豪傑挺身而出,為大家舍小家,“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所以,中華文明五千年燦爛不熄,獨一無二;偉大祖國數千年巍然屹立,舉世無雙。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基因,這是我們攻堅克難、走向復興的底蘊和自信。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四次提出“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一、中華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條成功的復興之路

  展開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我們的祖先曾經開創過近2000年的鼎盛歲月,遙遙領先於世界。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明輝煌,光照世界。在15世紀之前,中國的發展始終走在世界前列。直到1820年,中國在世界GDP總量中還佔比32.4%,仍站在世界之巔。雖然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因封建統治者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盛極而衰;但是以孫中山先生、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華英雄兒女,又以經天緯地之才,引領中華民族走上復興之路。

  “多難興邦,殷憂啟聖。”為尋找一條光明的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撒熱血前赴後繼,他們不為官、不為錢,不怕苦、不怕死,只為心中信仰、心中祖國,心中人民。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族獨立和振興,“愛國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國。”毛澤東同志在青年時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難的遠大志向,既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仰天長問,又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浩然壯氣。毛澤東同志説:“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志氣的民族。為了探求救亡圖存的正確道路,中國的先進分子帶領中國人民始終堅持在苦難和挫折中求索、在風雨飄搖中前進,敢於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表現出了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

  中華民族多災多難、曆盡坎坷,復興之路從未紅毯鋪地、一帆風順。新中國建立後不久,我們又犯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向何處去”又成為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頭等重要問題。這時,又涌現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鄧小平同志,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在他指導下,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提法,確定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習近平指出:“鄧小平同志緊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響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領導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曆盡屈折志更堅,屢遭苦難更輝煌。經過百年接續奮鬥,我們終於找到了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經過170多年的勇敢探索,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復興時機。習近平指出:“今天,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必須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堅信中華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條成功的復興之路。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在當代中國,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紮根中國大地、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我們要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守護好、建設好我們偉大的國家。”習近平還充滿自信地説:“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完全可以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二、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習近平指出:“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違背人民意願,脫離人民支持,任何事業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誌。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利益,除此之外我們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群眾的立場就是黨的立場,除此之外我們黨沒有任何自己的其他立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莊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産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我們黨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説建立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始終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早已寫進了黨章。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95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為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奮鬥的歷史。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融入自己的全部奮鬥實踐中去。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就是以人民利益為最高追求,以實現人民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毛澤東同志説:“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習近平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我們的事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它是人民的事業、人類的事業,經歷再多的艱難,最終必然成功。習近平指出:“今天,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我們黨就必須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擁護和支持作為力量源泉,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們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把13億多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磅薄力量。”

  三、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創新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也是追求真理、追求公平、追求正義的征程,我們為真理而鬥爭,為正義而犧牲,為公平而奉獻。為了民族復興,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從此,中國革命和建設有了指路明燈和領航旗幟。習近平指出:“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95年來,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使我們黨得以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辯證的科學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領導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我們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我們堅持真理無比堅定。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我們也犯過錯誤,走過彎路;但我們始終保持著極強的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能力,能夠從失誤中儘快走出來。“失敗為成功之母。”我們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新創,努力趕上時代潮流。習近平指出:“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將成為落伍者,必將被歷史所淘汰。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今天,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就必須樹立宏大歷史視野,把握世界發展大勢,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在時代前進的洪流中書寫中華民族發展新篇章。”

  四、把責任扛在肩上

  即將勝利之時,也是最艱苦之時、最需奮鬥之時;不然,就很可能功虧一簣、遺憾終生。我們現在雖然已經迎來民族偉大復興的最佳時期,但是,越是此時,越要擔當與實幹。習近平指出:“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綜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都會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汗水澆灌的果實才更甜蜜,苦難之後的輝煌才更光亮。習近平指出:“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樣的人物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建立了豐功偉績,而且因為這樣的人物在艱苦磨礪中鑄就了堅強意志和高尚人格。今天,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就必須冷靜審視深刻複雜變化的國際形勢,全面把握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進行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什麼時候都不要想像可以敲鑼打鼓、順順噹噹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把責任扛在肩上,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勇氣,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銳氣,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推向前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的事業崇高而神聖,我們的責任重大而光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既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習近平指出:“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薄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