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擺脫貧困

2016-11-14 12:48:08|來源:黨建網|編輯:黃蓉

  習近平:擺脫貧困

  “40多年來,我先後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滿懷深情地説。擺脫貧困,一直是習近平的價值堅守。今天,黨建網微平臺整理了習近平的扶貧故事和部分重要論述,一起學習他的扶貧思想。

  梁家河村:

  帶領村民走上脫貧之路

  1969年初,不滿16歲的習近平主動申請到陜北農村插隊,來到了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開始了他艱苦卻受益終生的7年插隊歲月。

  1973年,習近平當上了梁家河的村支書,為了改變梁家河的貧困面貌,習近平和村民們一起打壩淤地、造就良田,建成了陜北第一口沼氣池,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增加創收……從吃不飽到有餘糧再到生活品質的日益提升,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的梁家河村開始走上脫貧之路。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時,回想起自己曾在此立下的誓言:“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心留在了這裡。從那個時候我就説,今後如果有機會我要從政,我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河北正定:

  甩掉“高産窮縣”的帽子

  1982年,在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的習近平,主動放棄北京的優越條件,來到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當時的正定縣是一個有名的“高産窮縣”,1981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1983年,習近平任正定縣委書記。

  習近平:擺脫貧困

  1983年,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大街上聽取老百姓意見。

  “我當年到了正定,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較貧困、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比較落後的情形,心裏很著急,的確有一股激情、一種志向,想儘快改變這種面貌。”2015年年初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暢談交流“縣委書記經”時,習近平回顧正定工作時説。

  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帶領全縣人民大膽改革,衝破了“經濟上農業單打一,農業上糧食單打一”的模式,實施工業興縣、科技興縣、人才興縣、文化興縣、旅遊興縣等策略,優化經濟結構與農業産業結構,使正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熱潮,甩掉了“高産窮縣”的帽子。

  

  福建寧德:

  著書談“擺脫貧困”

  習近平:擺脫貧困

  1988年,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下鄉調研時和群眾一起參加勞動。

  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習近平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習近平到任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後來又跑遍了全地區絕大部分鄉鎮。他提出並倡導實施“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全力推動閩東地區擺脫貧困。

  習近平:擺脫貧困

  1992年7月,習近平所著的《擺脫貧困》首次出版。該書收錄了習近平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共29篇。習近平在文章中説,“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裏有無這種意識”,“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

  習近平在書中還強調,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説貧。“貧困地區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

  習近平離開寧德時,全區已有94%的貧困戶基本解決溫飽問題。1990年8月12日的《人民日報》以《寧德越過溫飽線》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

  “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指出: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30余次到國內各地考察,有一半以上都涉及扶貧開發問題。當選總書記後,習近平國內第二次考察就到河北阜平縣聚焦扶貧工作,三年新年首次考察都選擇貧困地區;三次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十八屆五中全會後第一次中央工作會議研究扶貧開發……他的扶貧腳步遍佈各地,扶貧思路清晰可辨。

  打好扶貧攻堅戰

  ★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

  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所面對的多數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抓工作。要堅持時間服從品質,科學確定脫貧時間,不搞層層加碼。要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2016年7月20日,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扶貧成敗在於精準

  ★貴在精準、重在精準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2015年6月18日,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

  ★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脫貧摘帽要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

  ——2016年1月4日至6日,在重慶調研時強調

  對口幫扶 合力扶貧

  ★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加快西部地區貧困地區脫貧進程、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的重大舉措,必須長期堅持並加大力度。要鼓勵支持更多企業參與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工程。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在寧夏考察時強調

  ★形成大扶貧格局

  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健全東西部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堅持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增加金融資金對扶貧開發的投放,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扶貧開發。要積極開闢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貧開發資金。

  ——2015年6月18日,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

  脫貧要靠內生動力

  ★輸血和造血相結合

  要堅持輸血和造血相結合,堅持民族和區域相統籌,重在培育自我發展能力,重在促進貧困區域內各民族共同發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少數民族事業、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等政策,深受各族群眾歡迎,要認真總結完善,並研究“十三五”期間出臺更加管用的專項規劃。

  ——2014年9月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扶貧必扶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黨和國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教師隊伍素質能力不斷提高,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2015年9月9日,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説道

  (綜合人民網、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青年網)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