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首批戰鬥機女飛行員余旭犧牲 女飛行員培訓經歷揭秘

2016-11-14 08:03:54|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靳松

  2014年11月11日,珠海航展開幕首日。一名女孩一身戎裝,手提一隻白色袋子,邊走邊盯著手機看,紅色的手機殼,陽光下亮得耀眼。一名中年婦女走了過來,邀請女孩合影,女孩很爽快,把手袋遞給同伴,伸手捋了捋利落的短髮,笑得一臉燦爛。女孩叫余旭,中國第一批女殲擊機飛行員,熱愛跳舞和藍天的“金孔雀”。

  據北京科技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兩年之後的11月12日,八一表演隊2架殲10進行飛行訓練。2架飛機在練習“雙機滾轉”項目時相撞,其中1架殲10雙座型表演機墜毀在河北省玉田縣陳家鋪鎮大楊浦村西南。前艙飛行員成功跳傘,後艙的女飛行員余旭彈射時“撞上僚機副翼,不幸以身殉職”。

  “金孔雀”,血灑藍天。

  事業

  “在刀尖上跳舞”的“金孔雀”

  一起訓練,一起跳傘,一起拉練,一起吃飯……在大學同期好友王琦(化名)的印象裏,余旭仍是十一年前初相識的模樣:“她愛笑,又活潑,典型的川妹子性格。”

  王琦記得,剛入校時,余旭説起普通話時,常分不清平舌音和卷舌音,但卻大大咧咧地不在乎別人指出來。2005年,在空軍航空大學的中秋晚會上,一改平日裏的外向,余旭以一支柔美的孔雀舞驚艷全場,“那支舞,許多同期戰友都印象深刻”。

  從那以後,“金孔雀”的外號伴隨著余旭的大學生涯,直至她成為首位駕駛殲10的女飛行員,“金孔雀”便成為她響亮的代號。

  這是“金孔雀”余旭飛行事業的第8年,在外人看來,余旭的軍旅生涯似乎順風順水:2005年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通過“招飛”選拔進入空軍航空大學,2009年,大學畢業僅僅5天,余旭和同期戰友就進駐某機場,開始準備國慶60週年大閱兵。後來,又順利成為首位駕駛殲10的女飛行員,併入選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

  但光環背後,是“金孔雀”長久地堅持和付出。

  業內人士稱,特技飛行表演被世界公認為是“在刀尖上跳舞”。余旭所在的八一飛行表演隊,一般表演時間在28分鐘,其間通常要展示24個動作。以招牌“魔鬼編隊”開場,其間穿插“雙機對飛”、“五機水準向上開花”、“小半徑轉圈”、“六機分組開花”、“雙機繞軸滾轉”、“四機同步翻滾”等高難動作。

  每一場表演,地面上的觀眾看得酣暢淋漓,但越好看的動作,蘊涵的風險也就越高。

  整套動作飛下來有多累?據北京科技報報道,曾擔任八一飛行表演隊參謀長的郭福勇曾説:單單以飛“雙機繞軸滾轉”這個動作的6號機為例,飛行員整套動作下來,相當於在28分鐘裏搬了11噸的東西,每分鐘搬近800斤,“對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 但訓練場上不分男女。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曹振忠曾介紹,在訓練難度上,對女飛行員來説,主要對下肢力量以及耐力進行培訓,但相比于男飛行員來説,“難度是不降的,需要培養的安全意識也一樣”。比較之下,唯一不同的可能在於訓練強度上,“比如男隊員一天飛5個起落,女隊員一天可能就飛3個或4個”。

  訓練時,偶爾會趕上生理週期,余旭和姐妹們通常吃止疼片忍著身體不適參加,“飛特技”因為動作幅度大、飛行時間長、精神高度緊張,她和其他姐妹還曾出現頭疼的情況。但這些,余旭鮮少對外提及。“鮮花和掌聲是需要實力的,而不是只是給你這麼一個稱號。”她曾在接受採訪時留下這樣一句話。

  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12年,世界上共有16個國家的軍隊擁有女飛行員。其中,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國已培養出戰鬥機女飛行員。2005年,為追趕世界空軍發展步伐,經中央軍委批准,空軍首次招收殲擊機女飛行學員。

  但即使在國際上,也罕有女飛行員參與高強度的特技飛行,中國航空專家王亞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國女飛行員參與特技飛行,是走了一條其他國家還沒有成功走過的道路,從訓練方法到科學數據積累都沒有國外的成熟經驗可以參考。

  余旭和她的姐妹們,正是這條從未有過“腳印”的道路上,踽踽獨行的“探路人”。

  專家

  女性戰鬥機飛行員為何“珍貴”

  原航空兵某師老飛行員呂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作為戰鬥機飛行員,與一般的運輸機、客運機相比,對技術、身體、心理等要求更高,因為戰鬥機大多是單人駕駛操作,一個飛行員要擔負駕駛、領航、火控等多種任務。

  “對於女性來説就更不容易,戰鬥機的速度大、機動性大、負荷變化大,這樣對飛行員的身體要求更嚴格,需要更大的耐受力”。他介紹,對飛行員的選拔標準不會因為是女性而有不同,因此,女飛行員“需要比一般的女性飛行員更加的勇敢、果斷、敏捷、反應快,而且對於女性來説,心理、體能方面也是極大的挑戰”。

  空軍裝備專家宋心之表示,對於空軍飛行員的訓練是沒有性別之分的,訓練達標的標準都完全一樣。部隊會考慮到女性生理、心理的特點來決定女性適於飛行的機型,一般會讓女性飛行員從事運輸機的飛行工作。

  中國過去的戰鬥機操作起來十分耗費體力,對飛行員的體力、耐力要求很大,有很多男性飛行員飛下來之後都會累得一身汗,而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女性只要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駕駛戰鬥機。

  當然,這些被選拔進行戰鬥機飛行的女飛行員各方面都會比一般的女飛行員優秀,甚至比一般的男性飛行員優秀。

  選拔女性戰鬥機飛行員的第一條件就身體條件,萬里甚至十萬里挑一。像余旭這些飛行員在經過選拔之後,到航校進行系統學習,通過考核之後再到訓練基地接受一般性的訓練,訓練達到標準之後會駕駛二代戰機(殲7、殲8),累計經驗然後才能駕駛第三代戰機(殲10、殲11)。這個過程中,一直在不斷地考核,細緻到每一個小項,所以余旭作為女性能成為這樣優秀的飛行員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付出的也比其他人多很多。

  其實對於女性飛行員來説,不僅僅訓練上是一種考驗,結婚生子等個人生活也是一種考驗。因為在空軍,每個月都會對飛行員進行各方面的考核,一旦中斷就要重新申請進行飛行檢查,女飛行員如果結婚後懷孕生子,那麼這個考核、檢查就會中斷,等她回來想再飛就要從頭進行考核檢查。

  宋心之還説,發生事故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每次事故之後,部隊內部都會去查明事故的原因,並且會全軍通知。

  作為空軍飛行員,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成為空軍飛行員的那一天其實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飛行是一件風險很高的工作,同時也是光榮的。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雅 王天琪

  生活

  “愛美”和“有主見”是她的標簽

  在四川崇州崇慶中學教師蘭碧群看來,“愛美”和“有主見”,是余旭身上兩個揮之不去的標簽。蘭碧群是余旭的高中班主任,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班裏,余旭的成績屬於中等略偏上,並不算特別突出,但是身材高挑、性格開朗的她,與同學之間相處得很好。在蘭碧群的記憶中,余旭學習上自覺性不錯,從未因為課業操過心,僅有的幾次批評,都跟“泡泡糖”有關。“余旭上課的時候喜歡吃泡泡糖,我批評過她幾次,她跟我説,吃泡泡糖可以瘦臉。”

  蘭碧群回憶,余旭愛美,曾經一度想要學跳舞,但因為花費太高作罷。此外,余旭一直有“藍天情結”,曾打算和幾個同學一起報考空乘專業。2005年,正在讀高三的余旭,正趕上招飛,一向有主見的她,隨即報名,並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為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余旭畢業後,在各種場合,我都會把她拿出來講,她是我們學校的驕傲。”

  入伍後,余旭與蘭碧群的聯繫漸少,但逢年過節時,會給老師發短信祝賀。“有一年,她在遼寧訓練,給我打電話,説這十天穿爛的跑鞋,比過去十年都多。”蘭碧群回憶,儘管訓練艱苦,但即便是跟老師打電話,余旭也沒有流露出疲倦,反而顯得非常興奮。

  在愛她的親友的回憶裏,她永遠是個孩子,清秀、漂亮、落落大方,但工作起來非常認真,關鍵時刻她都能頂住。直到現在,王琦還是不能接受余旭離開的事實。“12日白天知道的消息,我就給她發微信,多希望她能回一個……”但王琦最終沒有等到回復。12日晚,在王琦的朋友圈裏,與余旭同期的戰友們,紛紛為“金孔雀”點起了“蠟燭”,滿屏傷感。

  “那個快樂的藍精靈離開了。”王琦翻看著和余旭聚會的合照説,照片裏,余旭留著半長的直髮,穿著粉色齊腰羽絨服,雙手放在身前,笑得很甜。這與訓練場上,那個戴著墨鏡、走起路來腳下生風又帥氣的她,有些“反差”。

  余旭自己的朋友圈鮮少更新,但11月份更新得最頻繁。事發前一日,人民空軍67歲的生日,她轉發了一篇“慶生”文章,併發送了兩顆“紅心”。而在此之前的11月6日,珠海航展,余旭發送了6張航展時的飛行組圖,配文“珠海記憶”。

  在生活裏,余旭給人最強烈的,仍然是“鄰家”的感覺。在今年11月初的珠海航展上,結束後有人提出合影,余旭攏攏頭髮隨即站定,對著鏡頭微笑起來。

  2010年,包括余旭在內的16名女殲擊機飛行員登上春晚舞臺,參與表演了《我心飛翔》的節目。余旭後來笑稱,沒想到這一分鐘的節目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舞台下,余旭和當時綵排現場的導演尚敬成了朋友。尚敬導演回憶,今年年初,發微信給余旭説想帶女兒去楊村看她“飛”,余旭回復説:“一定要等到有六機飛行的時候。”而對尚敬家6歲的女兒,余旭也時常掛念。“她在我微信裏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要給我女兒準備一個飛行小禮物。”但這份禮物和約好的飛行表演,再無兌現的可能。11月13日,余旭犧牲的第二天,尚敬連發6條微博悼念。

  進展

  余旭父母 已被接到北京

  據封面新聞報道,余旭的一位親屬説,空軍的工作人員在12日下午來到余旭父母的家中,把他們接到北京。“當時,怕老兩口承受不住,沒敢跟她的父母説余旭已經犧牲了,只説在飛行訓練中發生了事故,讓他們到北京。”這位親屬説,“但她的父母其實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他們知道在空中發生事故意味著什麼。”

  “余旭沒有生過小孩,如果生了小孩她也許就會去參加航天員的選拔,也許還會成為一名航天員。”余旭的表叔馬文傑説。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