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西蘭強震傷亡不多 各國如何抗震減災

2016-11-15 10:10:19|來源:中國網|編輯:賈雪靜

  中國網新聞11月15日訊(記者戚易斌 李智)當地時間14日淩晨,新西蘭南島中部地區發生7.5級地震。新西蘭皇家地質與核科學研究所稱此次地震震感為“嚴重”級,這是該機構所劃地震震感類別中最為強烈的一級。不過,截至14日,地震並未造成大規模的人員傷亡,這與該國在應對地震方面所採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不無關係。

  我國與新西蘭同是地震多發國,歷史上也曾因地震嚴重受災。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防災救災體系,抗震減災能力有了顯著提高。與此同時,世界上其他地震多發國也通過不斷摸索,各自形成了應對地震災害的實用經驗和做法,非常值得借鑒。

  我國是地震多發國

  地震在中國古代又被稱為地動,《後漢書·張衡傳》曰: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西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西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局網站的資料,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産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産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但它們之中絕大多數太小或離我們太遠,人們感覺不到。地震局網站稱,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本身並不是災害,但當它達到一定強度,發生在有人類生存的空間,且人們對它沒有足夠的抵禦能力時,就可能造成次生災害以及社會災害。

  地震局網站資料還顯示,自1900年至20世紀末,中國已發生6~6.9級地震460余次,7~7.9級地震99次, 8級以上地震9次。

  各國應對地震的舉措

  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生命無比脆弱。如何應對、減少災害損失成為各國面臨的挑戰。

  新西蘭

  新西蘭隔震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準。科研人員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將特製的橡膠墊用於基礎隔震。目前,新西蘭在一些重要的建築物及橋樑上均採用了結構隔震減震裝置。地震發生時,隔震裝置能夠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損害。

  新西蘭在《建築法》和建築規範中對投資者、設計師以及設計圖都做了具體規定,建築師和設計師都可以監督施工。對於建築工程的審查,《建築法》規定投資者委託設計師進行圖紙設計後,要送交有關專業部門審核,建築物出現問題要追究建築商、設計師、政府審查人員的責任。

  新西蘭政府對各種自然災害實行綜合管理,專門設立了政府民防部,從中央政府到地區、地方三級政府均設有防災減災機構。一旦發生全國性重大自然災害,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國家民防總指揮部就會立即啟動,地區和地方的民防指揮中心也立即投入工作。

  日本

  日本堪稱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政府長期投入鉅資用於測震、防震、救災等工作,這是日本國民能在地震發生時臨危不亂的主要原因。

  日本全國各地設有不少地震博物館和地震知識學習館,免費向市民開放。每年法定“防災日”來臨時,日本各地都會舉辦地震防災演練,向市民介紹面對突發災難的應急對策,提醒市民加強危機意識。

  日本政府在1978年制定了《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這個文件規定,如果測得大地震即將發生,首相將在預測地震日期前兩到三天發表《警戒宣言》,政府隨即啟動全面避難救援措施。

  城市建設規劃之時,日本重視防災避難的設計。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設公路、鐵路和公園等城市基礎設施的重點。行走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不難發現政府指定的避難“緩衝地帶”,不少城中綠地和街心公園的入口處都插著“地震避難所”的牌子。

  智利

  智利也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災害頻發的國家之一。為應對這些自然災害,智利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備的防災救災體系。

  智利負責協調災區救援、秩序恢復和災後重建工作的是國家緊急情況辦公室。通過該辦公室,智利中央政府可以對突發事件在第一時間內迅速做出反應。對於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自然災害,國家緊急情況辦公室都制定了詳細的預防和處理辦法。

  在法律方面,智利憲法明確了中央政府在處理災難性事件中的責任;地方政府組織法規定,智利各級地方官員有責任避免突發事件或災難的發生;災難發生後,地方官員則有權力採取各種應對措施。2002年,智利又出臺了“公民保護國家計劃”,規定了各級政府在應對突發災難性事件的每個階段應採取何種措施。

  基礎設施決定受災規模

  《2016年世界風險指數報告》指出,在全世界範圍內,基礎設施承受能力仍是各國能否有力應對致命自然災害的關鍵因素。

  這份報告還特別強調,在面臨重大自然災害時,是否有足夠的道路和機場保證物流,是否有足夠的醫院,電力部門在緊急情況下能否緊急運轉,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世界銀行估計,到2020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每年需額外投資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才能僅僅建立勉強夠用的基礎設施。

  據英國《衛報》報道,在自然災害數量和強度急劇增加的過去30年裏,投資于更好的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不僅能拯救生命,也能挽回每年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原標題:新西蘭強震為何傷亡不多 看世界各國如何抗震減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