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西蘭地震撤離行動凸顯中國海外應急反應能力取得進步

2016-11-17 17:50:3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當地時間14日淩晨,新西蘭發生7.5級地震,凱庫拉小鎮房屋坍塌,道路開裂,電力供應中斷,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山路被阻斷,淪為“孤島”,包括中國遊客在內的上千名遊客被困。這一次,中國方面的應急反應非常的搶眼,中國領事館包下了所有的可用直升機,在其他國家遊客還沒從地震的驚嚇中緩過神來時,中國人就先安全撤離了。此次地震撤離行動代表了中國海外應急反應能力的進步。

  國家的海外應急能力,是檢驗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重要標誌,一個沒有強大高效應急能力和善後水準的國家,不是強大的國家。

  過去中國在這方面做的不夠,如在上世紀發生的數次印尼排華事件中,中國政府苦於力量不足,無法對被迫害的同胞做出及時的救援。除了由外交部發言人對排華表示強烈關注和不安,並沒有實際的行動,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中國的海外應急反應能力也有了不小的發展。

  2006年中國政府在所羅門群島爆發騷亂後所採取了撤僑行動,包括協助撤離非中國國籍的華人,顯示其維護海外國民以至華人安全方面日益茁壯的大國實力和自信。

  2011年中國在利比亞的撤僑行動則第一次高調的展示了中國的海外應急反應能力。當時利比亞戰爭一觸即發,中國從2月22號啟動撤僑行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挂帥指揮,12天裏用包括12架次軍機在內的共138架次包機,包括1艘海軍護衛艦在內的17艘次輪船艦艇,100多班次客車,撤出36580位公民並護送他們安全回家,這次撤僑也是中國第一次動用軍事力量,還第一次為撤離公民租用35架次外國包機和11艘次外籍郵輪,效率之高受到外媒稱讚。同時,外交部還幫助來自意大利、希臘、孟加拉、尼泊爾等12國的2100多位外籍人員撤出動蕩的利比亞。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裏,中國的海外應急反應能力也逐步的提升。2015年4月,中國用戰艦從衝突不斷的也門撤離了近600名中國公民,另外根據中國外交部發佈的消息及外電的報道,中國同時也幫助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新加坡、意大利、德國、波蘭、愛爾蘭、英國、加拿大和也門的人員進行了撤離,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

  此次新西蘭地震後,中國方面的反應神速。14日上午,接到中國遊客受困的報告,中國領事館隨即啟動撤離計劃,由於直升機的運力有限,只能分批撤離:小孩子和家長、婦女老人先走,男士隨後走。當日,中國租用兩架直升機安全轉移41名中國遊客。15日早上,安全轉移繼續有序開展,中國領事館租用5架直升機開始密集往返兩地,加速撤離已找到的中國遊客。當天下午,經過18架次直升機往返飛行,最後一名中國遊客搭乘直升機安全抵達克賴斯特徹奇機場。就這樣,已找到的125名中國遊客全部安全撤離,而據新華社16日報道,目前仍有1000多名各國遊客滯留在凱庫拉。中國方面在這次地震中的表現充分展露了其大國的實力和地位,讓國人為之自豪。

  在筆者看來,相較以往,此次的撤離行動顯得更加的成熟,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充分發揮了當地民間力量的作用。在以往的海外應急任務中,國家一般首先考慮軍事力量。誠然,軍事力量組織嚴密,運力巨大,但由於軍隊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在進入別國領土執行任務時會遇到各種的阻礙,再加上一般都需要長途跋涉,所以容易導致時間的拖延。可是當地的民間力量不僅距離近在咫尺,而且可以避開各種政治層面的阻礙,因此便於組成第一波救援力量搶佔“黃金72小時”,將各種損失降到最低。所以從此次新西蘭地震後的撤離行動可以看出,中國在海外應急反應能力的建設中,已經更加重視當地民間力量的作用,以當地民間力量為先鋒,國家軍事力量為後盾,兩者相輔相成,這些都預示著中國的海外應急反應能力步上了一個新臺階。(蘭順正)

標簽:管窺天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