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強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具有里程碑意義
“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是2016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標題。文章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互聯網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其中説到,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講話率先提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從中國烏鎮傳出的這一“引領互聯網國際合作的友誼之聲”,“贏得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贊同,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特別是,文章在列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參與維護網絡空間公平正義的成果時,重點提到“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這,在互聯網管理國際舞臺上,是一件具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規則就是秩序,規則制定就是秩序設計,遵守規則就是維護秩序。在國際舞臺上,規則説是秩序,歸根到底還是利益的體現。我們雖然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參與規則制定,也就無法實現應有的利益主張。許多由西方制定的規則,應當説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全球治理的科學性,與此同時,也頑固地帶有以強欺弱的種種蠻橫要求,想在這樣的規則下實現公平正義幾無可能。
為什麼我們不能參與規則制定?這就是“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實例——我們沒有能力參與,只能受制於人。然而,早在1969年,美國就有了互聯網運行的“協議”概念,而我國直到1994年才接入互聯網,為什麼就有了參與規則制定的資格了呢?原來,我們在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網絡安全等關鍵技術和重要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發展,於是逐步有了話語權。更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互聯網建設、重視互聯網在治國理政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積累了經驗,並且通過烏鎮會議、G20會議等途徑獲得國際認同。
那麼,我們在參與規則制定中能有怎樣的作為呢?回答這個問題,要先有一些定向分析。
目前,有四個因素有利於我們參與行動。第一,由於中央重視,我國互聯網建設的整體設計科學,遵循了互聯網發展規律。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我國網信事業的講話中,全面闡述了互聯網發展的戰略思想。這些思想處於世界先進水準。爾後,習近平在多個國際場合以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胸懷講述這些思想,“中國方案”成為國際共識。第二,我國是互聯網用戶大國,我們積累的經驗最接近對互聯網發展規律的認識。如同醫療,國外有先進的設備、前沿的研究成果,而論臨床中國一點都不落後。所以,我們在規則制定中提出的意見,都會有堅實的數據支持,因而嚴謹可靠。第三,我們發射了量子衛星、建有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以及前述移動通信等多個領域的成就,都讓我們的話語有充分的説服力。第四,我們堅持的互聯網造福人民的理念,推崇的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價值觀,越來越成為世界話語。
不過,參與規則制定是一回事,能不能在參與中有所作為,則要做到“打鐵自身硬”。目前,我們至少要在這樣幾個方面強身健體。如若不然,會影響我們的參與度。一是欲以規則示人,首先自己要有規則。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緊接著,中央網信辦依據該法規定,著手制定個人信息收集規範標準。將來,類似規定還會不斷問世。只要隨著我國互聯網管理法規不斷完善,健康有序,我們説起話來就愈有底氣。二是對網絡安全、近期比較突出的就是網絡欺詐的治理,我們還需要探索更為有效的辦法。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的網絡服務不斷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了方便。與此同時,一些人利用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差異,為非作歹,給許多善良的人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雖然治理正在進行中,前述個人信息收集規範的制定就是措施之一。但是,根治尚需時日。三是對互聯網的使用,存在著需要正視的不平衡。偉大的互聯網,讓一切因為受制於時空而導致不平衡的事件歸於平衡。比如,可以不再有什麼地方是“偏僻”的。經過數年努力,我國互聯網的覆蓋率在世界領先。這對實現我國的發展戰略如扶貧攻堅、全面小康大有幫助。但是,對互聯網的利用我們還沒有做到觀念更新、高效利用,特別需要借力互聯網加速發展的西部地區遠未顯現出應有的活力。
對於我國網信事業而言,參與規則制定的過程,也是自我完善、高品質快速發展的過程。就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來説,這項參與是我們必將越來越多參與規則制定的前奏。特別有意義的是,相信由於中國的參與,會讓人感受到一種嶄新的團結友善、公平互利的文化內涵,會在潛移默化中起到價值引領作用。
(作者係中國記協書記處原書記、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顧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