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哈密博斯坦村,有一個講著維吾爾語的漢族人家

2016-11-17 07:02:3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11月11日,冬閒在家的于學然和鄰居卡德爾•阿不列力木正在給家人們表演哈密木卡姆選段。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嫣):立冬以後的哈密市伊州區五堡鎮博斯坦村前街人影稀疏,忙碌了一年的棗農們終於閒了下來,三三兩兩的約上到鄰居家串門,説説當年自家紅棗和葡萄的收成,為來年的種植做個打算。這個季節,于學然家總是熱鬧非凡,比他年紀長的,比他年紀小的,或者是同齡的,都到他家裏來串門,鄰居阿不來孜•阿不力米提,比于學然大幾歲,兩個人的感情勝過親兄弟,有事沒事他總是每天來找于學然三、四趟,如果他不來,于學然就會去找他,阿不來孜•阿不力米提説:“雖然全村只有這麼一家漢族人,但我們就像是親戚一樣相處,年齡小的叫他師傅,于學然會的手藝很多,修理、做傢具,嫁接果樹,沒有他不懂得,年紀相倣的就喊他學然,參加村裏的婚禮、割禮啥的,都叫上他一塊去,村裏年齡大的長輩們也很關心他,學然按照維吾爾族的習慣問候尊重年紀長的。”

  于學然是全村800多戶2080多人中唯一一家漢族,一家人四代會説維吾爾語,三代會寫維吾爾文字,為什麼僅有的一戶漢族人家會受到當地維吾爾族人這麼的尊重,帶著疑問,筆者走進了于學然家,了解到了他們的故事。58年前,河北支邊青年于甫雲來到新疆哈密市伊州區博斯坦村,幫助村民們擊退了可怕的傳染病——麻疹。為村民施醫解藥、祛除病痛,讓他在當地贏得了很大的聲望。隨後這位受人尊敬的于大夫選擇留在村裏,並舉家從河北遷來,成為這個村莊中唯一的漢族人家。如今,于家已走過了四代人,五十多年了,全家老少十多人,和維吾爾族領居們就像一家人一樣。今年紅棗的收入不是很好,當地産的桃子和桃幹買了近5萬多元,這讓于學然很高興。

  鄰居卡德爾•阿不列力木和于學然是從小在一起長大玩大的夥伴,成年後分別擔任兩個村的技術推廣員,想法總是出人意料的合拍,特別是于學然在教育孩子方面,讓他很受益,他也希望孩子們多多和于學然交往,請教,卡德爾•阿不列力木擅長木卡姆彈唱,是于學然的師傅,卡德爾•阿不列力木感慨的説:“我和學然師傅是從小在一起長大,我和他的想法總是會一樣,我們雖然在兩個家裏,但是我倆的腦子裏想的,生活習慣都很近,像他一樣彈唱木卡姆的哈密人,乃至新疆人算是只有他一個,我有了缺點,他給我指出,他出了問題,我幫他糾正,我們相互幫助。”

  卡德爾•阿不列力木的妻子早然木•艾買提樂呵呵的告訴記者,她和于學然的妻子沈秀芳同齡,孩子們相處的也很親近,她和于學然的妻子沈秀芳經常一起出去參加村裏的活動,一起跳麥西來甫,關係好的就是一家人一樣,她們像親姐妹一樣住了34年,孩子們年齡一樣,從小就在一個村子裏玩耍長大。

  于學然的妻子沈秀雙和兒媳王芳,這兩個地道的河北人如今已經完全像維吾爾族人一樣生活著,今年,紅棗價格低,賣不上錢,當地産的桃子在五堡鎮只能賣個4塊、5塊錢,拿到市區能賣個10幾塊錢,沈秀芳和兒媳婦王芳在哈密市區銷售桃子期間,鄰居們做好涼麵、餃子給於學然送到家裏。

  于學然家共有四個孩子,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崗位上從事著維吾爾語翻譯的工作,唯有三兒子于廣路和妻子王芳在家裏陪著于學然和沈秀芳兩個老人,家裏一年到頭的農活全靠他一個人,他和妻子王芳都不善言談,善良、踏實,説兩句話便伴著呵呵呵的笑聲,很有親和力。

  從小就和維吾爾族的夥伴們接觸,一起玩,午飯時間到了,到誰家吃都行,做了好吃的也相互送著吃,完全就是一家人一樣。

  于廣路的媳婦王芳,性格溫和,開朗,一説一笑,從河北嫁到五堡鎮,從聽不懂維吾爾語,到能聽能説維吾爾語,已經完全適應和維吾爾族領居們居住,她説:“在這和維吾爾朋友一起生活的像一家人一樣,他們也特別熱情,就像自己家人一樣,我們鄰居,就像我們什麼東西沒有了就到她們家裏去借,她們做個什麼好吃的,也經常給我們送過來,呵呵,天天我們沒事的話,就到她們家去坐著玩,嘮嗑,如果有什麼事情他們也過來給我們幫忙,覺得特別好。”

  今年12歲的于少華是于廣路的大兒子,在五堡鎮中學上雙語,他的同學全部都是維吾爾族,一起玩,一起學習,很多的事情讓他記憶深刻,讓他最難忘的是,有一次數學老師講的課我沒有全懂,下課了他去了同學凱撒爾江的家裏,凱撒爾江慢慢給他講解,直到他全部弄懂為止。

  于學然一家人性格開朗,勤勞,成為了村裏第一個富裕起來的家庭,有了全村第一輛拖拉機,對於卡德爾•依買爾一家人來説,這輛拖拉機就是他妻子和女兒的“救命車”,1998年,卡德爾•依買爾的妻子在村裏衛生院難産生下女兒,因胎盤無法滑落,導致産婦生命垂危,緊急時刻,于學然和女兒開著拖拉機將母女兩人送到城裏醫院,保住了兩人的性命,每次回想起來,卡德爾•依買爾都心有餘悸,他説:“如果那個時候不是學然把我女兒送到醫院,我就失去這個女兒了,那個時候農村醫院小沒有辦法治療,那天晚上到半夜了,學然和他當護士的女兒莉莉為了找人幫忙,找不到路,摔倒在水溝裏”。

  卡德爾•依買爾的女兒古麗米熱•卡德爾今年19歲了,正在上大學,每個假期回來,她都要看望于學然一家人,她説:“要是沒有他們的幫助,就算我出生了,我媽媽也不在了,冬天那個晚上,他們不顧一切的救了我的媽媽,讓她留在我的身邊,特別的好”。

  10月16日,自治區召開“民族團結一家親”動員大會,于學然一家人的事跡成為當地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鮮活教材。上于學然家來走親戚的幹部就絡繹不絕,2014年,哈密市委黨校副校長帕吐拉•肉孜擔任五堡鎮博斯坦村“訪匯聚”工作組組長時,認識了于學然,一個漢族人,不僅熟練的掌握維吾爾族吹拉彈唱的各種樂器,還將黨的惠農政策編進維吾爾族木卡姆的傳唱中,帕吐拉•肉孜如獲珍寶,哈密市委黨校副校長帕吐拉•肉孜説:“像于叔一樣,把以前的村民關係變成親戚關係,變成融在一塊,吃在一塊,生活在一個地方,想在一起,奮鬥在一個目標上,這麼一個氛圍,包容,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這就是我們來説是難得的一個題材。”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