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後首個氣候會議召開 各方開啟細節博弈
為期12天的第22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在摩洛哥中部城市馬拉喀什舉行。這是繼本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全球首次召開氣候變化會議。
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商討落實這一協定的細節問題,各方均展現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意願和決心。但是,美國可能退出協定等不確定因素引起各方不安,要想全面落實各項承諾,締約方仍需付出切實努力。
落實行動剛剛起步
全球197個締約方、大約兩萬名與會者參與了本次會議。參會者以全會和分組討論形式,探討執行《巴黎協定》的技術細節,旨在進一步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同時制定發達國家履行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承諾的路線圖。其間,各方還舉行了《京都議定書》第12次締約方大會和《巴黎協定》第一次締約方大會。
7日,大會主席臺上擺放著張貼笑臉的地球模型,現場的數千名與會者手持電子花燈,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國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部長賽格琳·羅雅爾與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摩洛哥外交與合作大臣薩拉赫丁·邁祖阿爾交接了會議木槌。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裏夏·埃斯皮諾薩在開幕式上表示,本次大會將提供機會落實《巴黎協定》的目標和雄心。她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仍面臨資金、技術等諸多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的任務。
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邁祖阿爾説,希望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成為“行動的大會”,為未來奠定基礎,展現各方決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挑戰。
去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今年4月22日,175個國家正式簽署《巴黎協定》。依照規定,協議正式生效並具有法律約束力需滿足兩項先決條件,即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簽署並加入,且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量至少約55%。今年10月5日,《巴黎協定》達到生效所需的兩個門檻,並於11月4日正式生效。
《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對2020年以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安排。協定生效之快,在全球治理中堪稱典範,也表明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已成為全球大勢所趨。然而,圍繞如何落實《巴黎協定》,各方就一些技術細節仍存在分歧。譬如如何進一步明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以及資金支持應當如何核算等議題。
在15日的馬拉喀什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各國將《巴黎協定》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和行動,儘早開始協定的落實工作。潘基文指出,《巴黎協定》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帶來了新曙光,“現在我們必須將這些言辭轉化為有效的具體政策和行動”,“行動越快,獲益越多”。他表示,聯合國將幫助各國執行《巴黎協定》,並再次呼籲發達國家展現領導力,按照承諾到2020年實現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