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電信詐騙集團偽造中國銀行卡在日本轉移資金

2016-11-18 10:01: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朱曼君):近來日本發生了多起偽造銀行卡取現的案件,東京警視廳近日公佈了一起不法分子利用偽造中國銀行卡在東京多家銀行非法取現的案件,此事引起了日本媒體的高度關注。由於本次案件中涉及了大量中國銀聯標誌的銀行卡,為了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國際在線記者專門採訪了銀聯國際的相關負責人。

  11月16日,東京警視廳對外發佈消息稱,抓獲了四名中國台灣地區的犯罪嫌疑人,他們涉嫌用偽造的銀行卡在東京幾大銀行的自動取款機上非法取現。在5月至10月期間,這四個人通過類似方式至少取出1600萬日元。由於此案涉及至少200張中國銀聯標誌的銀行卡,銀聯相關部門也從案發伊始就積極配合了日本有關機構的調查工作。銀聯國際首席業務發展官王立新介紹説:“今年5月,日本警方和個別收單機構反映有不法分子使用偽造銀行卡在日本ATM取現。收到這個情況後,我們立即和有關銀行和司法部門開展調查。到目前為止日本警視廳已經抓獲了四名嫌疑人,其中涉及部分中國大陸地區發行的銀行卡。經過多方調查,我們發現這些嫌疑人是通過購買或者其他方式獲取銀行卡,把詐騙所得資金轉移到這些卡片,然後把這些卡片的磁軌信息帶到日本。利用這些真實的磁軌信息,在當地偽造銀行卡,並利用這些銀行卡到日本開通業務的ATM機上提現。因為嫌疑人借助的是真實銀行卡賬戶,而且涉案資金是詐騙所得,所以境內銀行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持卡人資金損失的投訴。”

  既然卡片信息是真實的,涉案銀行卡的原卡也在犯罪嫌疑人手中,他們為什麼還要冒險偽造銀行卡取現呢?王立新解釋説:“嫌疑人偽造卡的原卡留在國內,因為如果攜帶大量銀行卡出境會被海關扣住。所以他們把原卡的信息拿出來,放在USB盤等中帶出來,原卡留在國內。原卡大部分都是磁條和晶片複合卡,在日本的偽造卡只有磁條信息,偽造卡就降低了安全的等級。” 

  其實,此次偽造卡取款案件並非一個孤立的案件。在今年6月,日本各地的數百名不法分子利用偽造的南非標準銀卡發行的銀行卡,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裏成功非法取現18億日元。和此次案件不同,在南非標準銀行卡被盜刷的案件中,不法分子同時還盜取了銀行卡卡主的賬戶和身份信息,給持卡人造成了鉅額的經濟損失。那麼為什麼日本的ATM機會接二連三地成為不法分子的犯罪目標呢?銀聯卡東北亞地區負責人盛近春説:“2011年大陸地區已經啟動了銀行卡的晶片遷移,到2014年為止已經全面完成了ATM和商戶的POSE終端的升級改造。從2015年起收單機構已經完全關閉了降級交易。所謂‘降級交易’就是有磁條和晶片的卡不能只做磁條交易,有晶片必須要受理晶片。在這個案件裏,犯罪嫌疑人偽造的原卡經我們分析大部分是晶片磁條複合卡。原本真實的卡片在中國的機器裏刷應該是晶片交易,因為關閉了降級交易,這樣的卡片在中國境內的ATM上已經無法取款和使用了。所以,這些犯罪的行為就開始向一些沒有完成ATM晶片的市場,比如像日本的市場進行轉移。”

  據了解,日本目前僅僅要求其國內發行的銀行卡進行晶片交易,而對於國際銀行卡則允許進行單憑磁條信息的降級交易。正因為如此,不少國際犯罪團夥,都瞄準了日本ATM機的這一漏洞。目前,日本金融交易機構也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正在對其境內的ATM機進行晶片認證升級。不過由於各方麵條件的限制,最終完成升級,可能還要等到2020年。

  在採訪過程中,銀聯方面一再提醒,相較于容易複製的磁條信息,晶片交易的可靠度、安全性要高出很多,雖然此次不法分子用偽造銀行卡取現並未對中國的持卡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但為了預防今後可能出現的其他形式的偽造銀行卡犯罪,還是建議銀聯卡的持卡人都能夠主動到銀行把自己的卡片換成晶片卡。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