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升船機刷新重大裝備世界之最 詮釋“中國製造”新實力
輪船從進入升船機,到駛出升船機,整個時長是37分鐘,而升降機垂直升降只需要十分鐘,這大大提升了三峽大壩的通航能力。徐雅琪 攝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鄭治、徐雅琪):截至11月18日,三峽工程最後一個建設項目——三峽升船機已經試通航兩個月了。這個目前世界上技術難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升船機一直備受國內外關注。三峽升船機不僅創下多個“世界第一”,還為全球升船機行業確立了“中國標準”。像科幻電影一樣,讓輪船坐上電梯,把一萬五千多噸的船抬升到百米高空,這背後有哪些中國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安全性能如何確保?它又將怎樣帶動中國重大裝備行業整體水準的提升?
升船機是一個巨大的長方形建築,位於三峽大壩左岸。輪船在鳴笛聲中緩緩駛入升船機。隨後,裝載著輪船的承船廂開始下降。不知不覺中,客輪從三峽上游的“高峽平湖”降落到下游的水準面上。整個過程讓人感覺像是坐著輪船搭乘了一回電梯。採訪當天,齒輪柱上的刻度尺顯示,上游海拔高度為174米,下游為66米,也就是説,輪船下降了108米。在這一過程中,承船廂內的水幾乎感受不到晃動。豎立在甲板上的一枚用於測試的硬幣,竟然長時間“屹立”不倒。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機電工程局副局長、升船機項目部負責人吳小雲在甲板上告訴記者,升船機平穩升降的背後,是許多關鍵技術的突破。“它的難度在於113米的提升高度。高度越大,塔柱的變形越大。我們的船廂是在塔柱裏面運行,順著齒條運行的,船廂也在變形,塔柱也在變形,這個之間的協調性要求非常高。起升高度越高,這個難度就越大。德國升船機的起升高度只有三十幾米,所以這個問題不突出。”
三峽升船機是中國首次採用齒輪齒條爬升式全平衡垂直升船機,過船規模為3000噸級,最大提升總重量達1.55萬噸,承船廂垂直升降最大高度113米。而此前世界最大的垂直升船機——比利時中央運河的斯特勒比升船機,大多數的數據指標都不及三峽升船機的一半。
正如三峽升船機項目部負責人吳小雲所言,無論規模還是技術難度,三峽升船機的建設都是“開創性”的——沒有標準可循,那就自己立“規矩”。在過去長達八年多的製造施工過程中,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中船重工、葛洲壩集團等企業創新設計理念、製造技術、施工工藝和管理方法,成功解決了眾多世界級技術難題,為世界升船機行業制定出一系列“中國標準”。
與傳統的鋼絲繩捲揚提升方式不同,三峽升船機出於安全等因素的考慮,採用的是齒輪齒條爬升方式。用小小的齒輪齒條去驅動巨大的三峽升船機承船廂,這對齒輪齒條的品質提出極為嚴苛的要求。
升船機項目部負責人吳小雲透露,工程論證期間,齒條熱加工出現變形開裂等問題曾困擾國內外專家,為此,三峽集團組織國內多家機構對德國工藝中的齒條製造材質進行了調整。經過兩年艱苦嘗試,三峽升船機第一節不開裂的齒條終於橫空出世。“四十幾萬次(實驗),相當於升船機已經運行了70年。就是説,它在實驗室做快速循環試驗、疲勞實驗,不停地做、來回運行,運行的這個循環次數相當於升船機一天22小時、18個循環。一年365天,相當於運行了70年了。”
三峽集團新聞中心員工謝澤告訴記者,在三峽升船機建成之前,通航只能依靠雙線五級船閘。現如今,三峽升船機與雙線五級船閘聯合運行,與船閘通航相比,升船機更能確保人員安全。“它主要是一邊走人,走客船;另一邊以貨運為主。人貨分離,就比較安全。因為船閘閘室裏的消防設施有限,閘室一旦閘室起火的話,人就很難救。”
在三峽升船機開建之前,中國的升船機建設還停留在比較低的水準,能夠過船的最大噸位不過300噸。而且很多升船機因為工程技術和建設品質等原因,處於停運、長期檢修或運行狀況不良的狀態。此前不難發現,中外升船機的巨大差距,反映出了中國重大裝備製造業相對落後的現實。
因此,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認為,三峽升船機的誕生,對於重大裝備行業“中國製造”水準的整體提升,帶動作用尤為明顯。“三峽升船機帶動了我們一些關鍵的工藝。比如,大型的齒輪齒條部件的鑄造,還包括後面的熱處理、加工等一系列工藝,在關鍵的材料領域應該説實現了一定突破。突破之後,不僅有利於我們在升船機領域,而且對‘中國製造’尤其是對於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生産都有促進作用。”
根據記者的親身體驗,船從進入到駛出升船機的整個時長是37分鐘,而升船機垂直升降只需要十分鐘,這大大提升了三峽大壩的通航能力。難怪這個處處詮釋著“中國製造”高水準、高品質的龐然大物,被譽為又一個“世界之最”。而升船機所服務的三峽工程,目前正在中國的防洪、抗旱、航運、發電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