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彈劾樸槿惠對韓國政局穩定沒多大意義
韓國檢方20日宣稱,樸槿惠涉嫌與包括崔順實在內的3名親信共謀,在崔順實逼捐和獲得政府機密文件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韓國媒體分析認為,檢方的這一結論相當於視樸槿惠為“犯罪嫌疑人”。這就是説,樸槿惠的身份已由“相關證人”變成了“犯罪嫌疑人”,而在職總統作為“犯罪嫌疑人”被立案在韓國憲政史上尚屬首次。
韓國檢方公佈的這一調查結果給反樸陣營注入了新的動力,在野黨8名大佬隨即召開緊急會議,呼籲國會彈劾樸槿惠。另外,執政黨內部的“非樸勢力”也呼籲立即彈劾,頓時樸槿惠彈劾論成為輿論焦點。當前樸槿惠堅持不主動辭職,然而被彈劾的命運卻逐漸逼近。筆者認為,韓國政界熱議的樸槿惠彈劾論預示著韓國政局恐將長期混亂,彈劾本身也不能根本性解決國政混亂的問題,在野黨和執政黨要獲得民心不能光靠彈劾這樣的表面功夫。
首先,樸槿惠彈劾論實踐起來並非易事,有可能忙活了半天終成無用功。目前韓國國會共計300個議席,在野黨及無黨派人士共佔據171席,根據法律規定彈劾案通過至少所需三分之二的票數,也就是説彈劾案若獲得國會通過,至少需要29名執政黨議員的支持。由於執政黨“非樸勢力”約佔據黨內一半左右的比例,筆者認為國會通過彈劾案的幾率比較大。但問題在於,彈劾案的最終生效還要獲得韓國憲法法院的最終裁決認可,也就是説在憲法法院的9名大法官中至少要有6人同意。由於憲法法院法官多為執政黨任命,所以通過憲法法院裁決的幾率就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才是彈劾案能否最終通過的關鍵,也是彈劾案最終是否功虧一簣的決定因素。
其次,即便彈劾案通過,所需的時間成本也很高,對於緩解韓國政局的混亂沒有實際性改善作用。由於樸槿惠不願接受檢方的面對面調查,更對檢方實施調查的中立性存在質疑,要求進行中立性的“特別檢察”,且最好還是書面調查,樸槿惠這一系列和檢方有意拖延時間的做法,將延長檢察調查的時間。而在調查結果尚未公佈之前,韓國憲法法院就很難做出快速、有説服力的判定結果。根據法律規定,“特別檢察”的期限為120天內,憲法法院做出裁決的期限為180天內,再加上總統下臺後要在60天內完成總統選舉,那麼這樣加起來所需時間很可能將近1年。而樸槿惠離任期結束也就1年多的時間,也就是説彈劾過程可能會大量的耗費時間成本,導致彈劾成功和其到期下臺時間前後差別並不大,並且推進彈劾的這段時間不僅不能緩解韓國的混亂政局,甚至可能會加劇政局混亂,因此彈劾本身可發揮的意義也就極其有限。
第三,樸槿惠政府目前已漸漸由最初的“被動挨打”開始向“積極應對”轉變,力圖挽回民心的跡象逐漸顯現,上週末首爾大規模示威遊行中,甚至出現了反對要求樸槿惠下臺的遊行隊伍。另外,樸槿惠的支持率雖然仍舊很低迷,但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第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支持率也已經連續三周停留在31%左右,國民並未因強烈反對樸槿惠而轉向支持在野黨。此外,在野黨陣營內部對於政局走向仍未統一,三大在野黨在是否與總統會談、總理的推薦人選和總統下臺的具體方案仍持有較大分歧,可見在野黨除了對彈劾樸槿惠形成了一個普遍共識,反樸勢力實際上尚無能力拿出一個切實合理的解決方案來收拾亂局,這樣不免也會讓韓國民眾失望。
綜上所述,隨著樸槿惠遭到彈劾的可能性逐漸增大,韓國的混亂政局將呈現長期化。另外,這個彈劾的本身意義有限,也不是一個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彈劾過程本身就可能會深化韓國政壇的亂局,彈劾如果未成功,則白鬧一場;而如果彈劾成功,也和樸槿惠任期自然結束效果上差異不會很大。最後,政界人士需要明白老百姓心裏總會有一桿秤,要想真正獲得民心,反對黨不能只是進行彈劾或是召集反對集會等這樣的表面功夫,而是應該有能力儘早拿出切實合理的解決方案。(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