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頭”是怎樣“造”成的——湖南株洲製造業邁向高端
【中國製造2025調研行】
“奮勇爭先,一往無前。”在湖南株洲,“火車頭”不僅是城市精神,也是其製造業特色發展、邁向高端的象徵。
今年1至9月,株洲GDP增長7.7%,規模以上製造業實現增加值651.5億元,佔規模工業比重90.7%;軌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産業正強勁增長……株洲,作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布點興建的八大工業城市之一,如今在落實“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正蹚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新路子。
高端裝備:挺起製造業脊梁
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發佈的《2015年度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中國製造強國綜合指數位列全球第四,處於第三方陣前列,美國為第一方陣,德國、日本為第二方陣。
“當前,我國仍處於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説,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是各地不得不面對的迫切問題。
為了邁過這道“坎兒”,株洲結合自身區位優勢,構建以軌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産業為主導,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相關配套産業為支撐,以及生産性服務業協調發展的動力産業體系。
如今,製造業的脊梁正在株洲挺起。
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核心技術及製造能力,其生産的用於無軌電車的電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約為95%,並已具備年産純電動及混合動力客車1萬台的産能。
各類汽車配套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産值同比大幅增長;軌道交通裝備産業發展成為整機製造、核心部件、關鍵零部件協調發展的産業集群,機車國際市場佔有率達27%,市場份額全球第一;中小型航空發動機更是佔有我國90%市場份額……
“工業是株洲的主屬性,製造業是株洲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説,要大力研發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加快建設“中國動力谷”,“到2021年,三大動力産業力爭實現總産值4000億元”。
智慧製造:讓企業嘗到“甜頭”
“從去年46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實施情況看,企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38%、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9.5%、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産品研製週期平均縮短35%,産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7%。”工信部部長苗圩説。
自去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以來,推進智慧製造正在逐漸成為一種共識。
“株洲正在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推進製造業向高端、智慧、綠色、服務轉型。”毛騰飛説,目前已編制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新材料、陶瓷、服飾共五個産業智慧製造三年行動專項實施方案。通過示範帶動,全市共有200多家企業正在制定智慧製造方案,或啟動智慧製造工廠建設。
實踐證明,大量企業在推進智慧製造過程中嘗到了“甜頭”——
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實施齒輪傳動總成智慧製造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産品生産週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通過推進轉向架數字化製造項目,將整個智造系統延伸拓展至各生産製造平臺,改善了産品品質,實現降本增效;
中車時代電動通過推進設計數字化、生産過程智慧管控等智慧製造項目,使得全生産週期從原來的34天縮短至21天。董事長兼總經理申宇翔説,“信息集成和自動化、智慧化製造管理體系,是公司佔據行業前三的根本保障”。
新興産業:構建製造新體系
不少專家指出,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重點在製造業,難點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
然而,當前我國一些地區在推進製造業發展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哄而起、雷同發展、重復佈局問題。對此,工信部按照“基於比較優勢、促進錯位發展、推動部省合作”的原則,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導地方産業差異化發展。
株洲,是一座承載光榮與夢想的城市,也是一座靠工業而興、靠工業而強的城市。應該如何因地制宜、謀局布子,推動製造業特色發展呢?
日前,株洲出臺製造強市五年行動計劃,並在其基礎上實施工業“1093”行動,加快構建製造新體系——發展軌道交通、汽車、航空、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十大重點産業;實施高端裝備創新、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互聯網+”應用等9大專項行動;打造一批標誌性産業集群等3大工程。
“株洲以壯士斷腕意志淘汰落後污染産能,關停企業473家、生産線195條。”毛騰飛説,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彌補關停企業帶來的增長壓力,“減法”做出“加速度”。今年1至9月,新興産業加快成長,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增加值分別增長8.3%、13.9%;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7.3%,佔規模工業比重48.4%。
而今,新一輪號角已然吹響。毛騰飛説,未來株洲將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集聚創新要素,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政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通道,推進製造業邁向高端。
(本報記者 劉坤 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