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北京人口擴容不能以降低生活品質為代價

2016-11-24 08:41:42|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首都的人口規模,總是全國人民樂於熱議的話題,也是常談常新的話題。近日“北京應該按照5000萬人口來規劃”的觀點又吸引了公眾的眼球,一篇名為《控制人口規模對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有害無益》的文章提出此觀點。跟北京市“十三五規劃”中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的目標相比,該文的人口規劃目標增加了一倍還多。

  中國自古有充實首都人口的傳統,尤其是把商賈巨富和名門望族遷到首都,這一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均有考慮。然而,世界早已告別這樣的時代,思考首都人口承載力問題,應代入現代地理學和城市規劃學的專業意識。

  一個區域的人口承載能力,取決於自然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在學術界,關於人口承載量的計算模型不勝枚舉,用來計算的指標各異,通過不同方法推算出的結果也是千差萬別。不過,目前的共識是,北京市資源最短板是緊缺的水資源——水資源利用率的提升空間所剩無幾,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解決目前約1000萬北京市人口的用水需求。然而,每年增加的人口所需的水從何而來?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中國城市化進程遲于西方發達國家數十年,關於城市化水準的衡量和展望,通常也是參考西方的經驗數據。可是,西方的經驗只可在城市化率的比例上具有參考性,相比中國13億人口規模,西方國家往往僅佔一個零頭。

  唯一與中國人口大致相當的印度,其社會經濟水準尚且不及中國,城市化率僅僅32%,更遑論參考價值了。

  譬如東京—橫濱都市圈面朝大海,降水豐沛,是當今世界最大的都市圈,尚且為3700萬人。因而,無論是城市人口增長的預測,還是城市承載力的測算,若遠超過這個數字,恐怕會陷入當年馬爾薩斯預測出生率的錯誤。

  如果這麼多的人擠進來,以降低民眾的生活品質、增加市民的生活成本為代價,北京市或許真能塞得下5000萬人。然而,這是我們所希望的、所追求的未來生活空間嗎?

  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水準整體提高,西方20世紀下半葉出現的逆城市化、離開中心城區追求生活品質的現象,或許一定程度上會減緩中心城區人口的增幅。但願5000萬的數字,只是某些作者未經精準測算而編出來的數字,他們就那麼一説,我們也就那麼一聽。

  所以,儘管城市的規劃可以適度超前,但如何推動“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促進全國範圍內的公共服務均衡、減小地區間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的差距,才是應該考慮的,偏執于對未來人口承載量的預測意義不大。(張滋露)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