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萬水千山總是情——訪伊朗駐廣州首任總領事阿裏禮薩·薩拉利揚

2016-11-25 20:42: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林路、劉婷):“有幸的是,每天透過辦公室的窗外,我都能看見奔流不息的珠江。在我的家鄉伊斯法罕,也有一條著名的讚得河。希望我一回到伊斯法罕,就能看見奔涌向前的讚得河水。它一定會讓我想起這裡,想起廣州。萬水千山總是情,只要江水奔流,生活也會繼續向前。”薩拉利揚説。

  11月10日傍晚,剛剛卸任伊朗駐廣州總領事不久的阿裏禮薩·薩拉利揚先生在他的辦公室裏,向前來專訪他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訴説著他對廣州的留戀之情。第二天,他就要和夫人一起回國了。

  天色漸暗,看著窗外的廣州市標誌性建築、有著“小蠻腰”之稱的廣州塔迷人的幻綵燈光秀,回憶起自己作為首任伊朗駐廣州總領事在中國的五年外交生涯,薩拉利揚先生不禁感慨萬千,“任何一個國家在某個地區成立領事館,它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開展經濟領域的事務。建立兩國或者是兩個地區的經濟聯繫。伊朗駐廣州總領事館成立的初衷,就是建立起中國南部省份和伊朗全國各地的聯繫。為那些渴望和中國南部省份建立合作關係的伊朗地區和企業,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

  因為商機無限的“廣交會”和成熟穩定的投資環境,今天的廣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伊朗人前來求學和經商。目前,在廣州生活的常駐伊朗人超過450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上海和北京。然而在駐廣州總領事館成立之前,所有廣州往來伊朗的簽證以及有關留學、辦廠等其他文書證件都必須通過北京的伊朗駐華使館才能完成。在廣州生活了15年的阿夫欣·法爾汗格先生説:“以前在廣州,我們伊朗人要是遇到什麼困難,要麼去北京要麼去香港尋求幫助。我們特別希望在廣州能有一個我們自己的家。為了成立領事館,薩拉利揚先生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從審批到選址,一切親歷親為。更重要的是,他清楚自己肩上的責任,那就是讓伊朗同胞能夠便利的在廣州生活。我們説,正是因為薩拉利楊先生,領事館成了我們這些在廣州生活的伊朗人溫暖的家。”

  2012年10月,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正式成立。阿裏禮薩·薩拉利揚被任命為第一任總領事。他説,除了為伊朗同胞提供便利,他還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更為長遠的工作計劃,那就是以領事館為紐帶,讓中國南部更多的省份了解伊朗,並和伊朗開展商業和文化合作與交流,“在中國的南部還沒有伊朗的領事館或者説正式的官方機構的時候,這裡的民眾對伊朗幾乎沒有什麼了解,只知道那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過去的幾年,我們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夠組織一些中國的代表團去伊朗訪問。先是一些企業的負責人,然後是一些政府的基層組織,然後是市長、副省長級別的團。去年,廣東省的省長率團訪問了伊朗。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幾年,伊朗周邊的一些國家都不太穩定,恐怖主義抬頭,很多中國的民眾也誤以為伊朗也是這個情況。通過邀請這些代表團到伊朗訪問,讓他們親眼看到我們國家安全穩定的投資環境,這是對伊朗的一個非常好的宣傳。”

  在薩拉利揚先生不遺餘力的推動和雙方政府的不斷努力下,廣東省和伊朗著名的工業省份伊斯法罕省締結了結姐妹省份的友好關係。在2016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伊朗期間,廣州省長率代表團訪問伊朗自由貿易區格什姆島,簽署了廣東自貿試驗區和格什姆自貿區關於促進合作關係的諒解備忘錄。與此同時,通過和伊斯法罕大學開展雙邊合作,廣州外國語大學將在2017年成立波斯語專業和伊朗學研究中心。由廣州電視臺負責製作的伊朗風光紀錄片在國內熱播,伊朗旅遊博覽會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到伊朗觀光旅遊。

  在伊朗駐廣州總領事館工作了兩年半的中方僱員方小姐對記者説,“我是14年來的,那時候跟現在比真的沒那麼忙。特別是從去年開始明顯感覺現在多了很多(和伊朗)的交流。這是最大的一個變化。簽證也越來越多了,以前一個月發出去的簽證是1000本左右,現在平均每個月都要達到2000本。”

  薩拉利揚先生説,過去的五年是中伊關係飛速發展的五年。中國將為伊朗帶來無限的發展機遇。談起這五年在華生活給他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他説:“從來到廣州的第一天起,我就是這座城市令人矚目的跨越式發展的見證者。我還去去過很多城市,比如珠海、深圳、東莞。中國的飛速發展,得益於中國人民的勤勞務實,更重要的是自上而下完善的管理和落實機制以及高效的執行力。我記得很清楚,五年前我在珠海,當時珠海政府向我們展示了跨珠海、澳門和深圳的大橋模型,而明年,這座大橋就要落成投入使用了。這就是了不起的‘中國速度’。這是值得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學習的。”

  在薩拉利揚看來,“中國速度”是目前重返國際舞臺、迫切需要發展的伊朗最希望借鑒和學習的地方;而進一步加深同中國在各領域的交往和合作,則能夠為伊朗學習中國先進的經驗提供有利的機會。他説,中伊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源遠流長,發自肺腑,無論是他還是他的繼任者,都把中國當成是自己的家,把加深兩國的了解和聯繫作為己任。伊朗人常説,心和心之間沒有距離,萬水千山只是地理上的界限。他的小女兒還在廣州中山大學學習中文,他還會常常回來,中國早就成了他的另外一個家。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