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公務員吐槽:同事工作1年後只關心下班時間

2016-11-25 09:04:14|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趙妍

  幾年前剛開始工作時,我每天早上都很開心,恨不得蹦跳著去上班。進入一個莊嚴肅穆的國家機關,在一個和專業也算對口的崗位,處理著關係政策民生的事務,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想像的“有意義的職業”,比被拘在某個公司的格子間裏,為如何給老闆賺錢而苦惱有意義多了。最重要的是,這份工作還提供無盡的安全感,我再不必為職業發展焦慮,從此一勞永逸,多好!

  現在想想,那時的我也真夠天真的。據我的一位同事説,她也經歷過這種狀態。為期多久?大概一年吧。一年之後,她每天就只關心一件事:今天能不能按時下班。

  是的,千軍萬馬考上公務員,並不意味著能順理成章地過上人們口中“一杯清茶一份報紙”“朝九晚五”的生活。“5+2”“白加黑”是常事,而且沒有加班費。領導在大會小會上做思想教育:“不要提《勞動法》,公務員管理遵循的是《公務員法》;沒有奉獻的覺悟,當什麼公務員?”

  儘管如此,和同事相比,我的熱情還是持久多了。工作第四年,我通過競爭選拔和民主測評,成為單位最年輕的“領導幹部”。那時候我依然幹勁十足。白天外出開會、座談,晚上回辦公室處理一天積攢的雜務,第二天四五點起床趕到單位,利用上班前的寧靜時光整理材料,起草文件。辛苦是辛苦,但是自有一種成長的滿足。

  只是滿足感沒有維持多久,幹著幹著,我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表的擰巴。

  這種擰巴首先來自工作要求的不明確。評價作家看作品,考察企業看效益,衡量公務員工作的標準只有一個:“領導滿意、群眾滿意”。正因如此,有的工作,對內明明有職責分工,遇上推諉,也被要求“主動擔當”;有的工作,對外明明有法律法規,趕上扯皮,也要注意“因事制宜”。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規範的程式,想要做到“兩個滿意”,實在考驗一個人的能力與智慧。

  擰巴還源於工作方法的僵化。每個公務員都逃不脫文山會海。上級的指示要學習,部署下級的工作要傳達,全都離不開大大小小的會議和各種方案、通知、簡報、報告。我曾經負責起草單位“精簡會議和文件”的專項活動總結,一盤點成果,發現因為多了這次專項活動,各類會議量和文件量反而比往年多出10%。那一刻,就連堅信公務員比公司白領有意義的我也不免産生了動搖,陷入虛無。

  職業規劃的缺失也讓人感覺擰巴。公務員講究的是“我是單位一塊磚,哪需要往哪搬”,個人意見可以參考,組織安排必須服從。我本碩七年讀的是外語專業,卻只在初入單位時用了一下外語技能,很快就被調到與專業毫不相關的部門,從此一擱就是幾年。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職務晉陞一條路,根本談不上所謂職業規劃。而職務晉陞又往往論資排輩、僧多粥少,混個處級退休已是大多數人的夢想。被夾在一眼望得到頭的職業發展道路和怎麼也望不到頭的繁複工作之間,自然擰巴。

  還有公務員角色擰巴的定位。報考時,我以為自己選擇了一份有意義的職業;進了單位,領導反復強調我們做的是偉大的事業;和體制外的朋友聊聊,才發現在人們眼中,這是個不創造社會價值卻舒適安逸的特權行業。調研創新項目、研究法規政策時,我自詡國之棟樑、社會中堅,看到媒體上那些題為《專家:優秀人才就不該考公務員》的文章卻不免垂頭喪氣。再想想自己拼死拼活幹了這些年,月收入根本不到所在城市每平方米房價的零頭,又仿佛被朋友圈裏那篇《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穩定地窮著》的文章啪啪打臉,不由面紅耳赤。

  最讓我感到擰巴的,還是我並沒能從工作中收穫自己所期待的安全感。為了不把外語專業丟下,為了保持所謂離開體制的能力,幾年間,我利用極其有限的業餘時間翻譯了50萬字,發表了數十篇文章,還考了計算機和心理諮詢師等資格證。但當動起離職念頭的那一刻,我還是猶豫了。那時我才知道,自己失去的最寶貴財富是勇氣和時光。

  這痛且擰巴的公務員生活,曾令我興奮,予我機會,錘鍊我意志和耐力,教會我道理和技能,在我的人生中烙下了深刻的印痕。但我終將離開,去嘗試自己能夠把控的不擰巴的生活。

  李察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6年11月25日 02 版)

  (原標題:我的公務員生活:痛並擰巴著)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