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訪山東無棣:有企業稱制售捕鳥網 官方稱沒發現
小泊頭鎮的街道旁,一家網具加工廠做了整面墻的廣告。
全國網具製造中心之一的山東無棣縣,被護鳥志願者等指責有企業生産、銷售捕鳥網,成為非法盜獵野鳥鏈條的一環。
11月中旬,澎湃新聞暗訪無棣部分網具生産廠家,發現有的網具廠直接在宣傳單頁上將生産加工批發各種捕鳥網作為主打産品,廠方也宣稱防鳥網和捕鳥網都做。
11月18日,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主任李秀鵬告訴澎湃新聞,今年7月該局進行了摸排調查,“沒有在無棣縣內發現捕鳥網生産企業”。
該局政策法規科科長王相花則稱,根據走訪企業了解的情況猜測,部分網具生産企業在聽聞買方希望購買捕鳥網後,容易受利益誘導,“他可能生産不了,但他也會答應,可能從別的地方買來再賣出去”。
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髮會)出示的一份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7月份檢查後的情況彙報中寫道,不排除有個別網具加工戶為追求非法利潤,把防鳥網、驅鳥網當作捕鳥網進行銷售。
該情況彙報還稱,是否要對生産銷售鳥網(防鳥網、驅鳥網)用於驅逐、捕獵鳥類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法律依據作出明確規定。《野生動物保護法》也沒有明文規定不可生産銷售鳥網(防鳥網、捕鳥網),市場監管部門無權對生産銷售鳥網(防鳥網、捕鳥網)行為以行政手段進行干預。
從天津和河北地區被發現“萬米網海捕鳥”之後,連日來,澎湃新聞前往多個發現捕鳥網的地區,採訪多名管理人員、護鳥志願者、鳥販、捕鳥人員、專家等發現,捕鳥網廉價、便利、耐用,只需要幾塊錢、十幾塊錢一張,不怕風吹雨淋日曬,可以一直架在野外,捕鳥人只需要定期去摘鳥即可。但鳥網材料的進步、生産門檻的降低,對於護鳥志願者和執法者來説,卻是一場災難。
宋氏網具廠在宣傳中將捕鳥網作為首推産品。
宣傳單頁將捕鳥網作為主打産品
無棣縣網具加工産業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目前已成為全國大型網具生産基地之一。
據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最新數據,目前,該縣從事網具加工業的有1450多戶、1.3萬餘人,年産各類網具産品13萬噸,年生産總值達26億元。
和護鳥志願者一道,澎湃新聞記者以買家身份,暗訪了無棣縣小泊頭鎮和水灣鎮的部分網具生産企業。
小泊頭鎮是無棣縣網具生産企業的主要分佈地之一,鎮上主路兩側分佈著大大小小的網具廠,平房、寬院子、大面積的廠房是他們的基本特徵。
走在小泊頭鎮任家莊村的小路上,可以清晰聽到織網機的工作聲從四面傳來,民居門口、院內堆放著大量網片、網絲。
多名任家莊村民表示,自己家中就“做網”,並稱該村以漁網加工為主,但也生産鳥網,“看你訂單需要什麼規格的,要訂做”。
據該鎮昌卉網具有限公司老闆任福銀介紹,防鳥網和捕鳥網確有區別,任福銀稱,“兩個是不一樣的”,除了網眼大小、網線粗細會有不同,“捕鳥網有兜而且需要人工手織”。
任福銀錶示,自家機器全,拔絲、織網、染色、定型一條龍工序,“做漁網出口非洲,鳥網也做,有兜的也能做”。
與澎湃新聞同行的志願者亮明身份,並介紹捕鳥網對鳥類和環境的危害後,任福銀説,捕鳥確實不利於環境,“我知道,我沒做過捕鳥網,接到訂單也沒做過”。
相比之下,水灣鎮侯家村的宋氏網具廠更為直接,宣傳單頁上將生産加工批發各種捕鳥網作為主打産品。
其老闆宋學瑞稱,自家廠子做了有兩三年,防鳥網和捕鳥網都做。
11月14日晚,在宋學瑞家的庫房中,佯裝買方的澎湃新聞得到宋家一名女主人的歡迎,數十平方米的庫房中堆滿網具,宣傳單頁上畫出的黑色麻雀網也出現在庫房中。宋學瑞從中隨意拿起一款説,“這是細的,就是抓麻雀的,捕鳥的,也有防鳥的”。
宋學瑞清楚捕鳥網可能對鳥類造成的傷害,“如果兜大的話鳥挂上去應該會死”。
他認為,禁止生産捕鳥網很難,“因為對這個(捕鳥網)的定義不好(不清楚),也不嚴格”。
宋氏網具廠的庫房裏堆滿各種網具,老闆宋學瑞稱,黑色的網是用來逮麻雀的。
管理部門:捕鳥網“可能從別處買來再賣”
11月18日,針對澎湃新聞了解到的無棣縣一些企業、個體戶生産捕鳥網的情況,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科科長王相花説,“這個與實際情況不符”。
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辦公室主任李秀鵬也稱,局裏7月組織了對全縣網具生産銷售業戶進行摸底排查,“沒有在無棣縣內發現捕鳥網生産企業”。
綠髮會曾致函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希望其能立即查處非法無證生産捕鳥網的作坊,並收到復函。復函中一份名為《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對全縣網具生産銷售業戶檢查情況的彙報》(下稱《情況彙報》)的附件,介紹了上述摸底排查情況。
綠髮會向澎湃新聞提供了《情況彙報》的原件。該文件蓋有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章,稱檢查組分別對水灣鎮以及車王鎮、小泊頭鎮、信陽鎮、碣石山鎮涉及生産、銷售網具(含鳥網、防護網、驅鳥網)的72家業戶進行了摸排調查。經查,小泊頭鎮主要生産漁網,其他4個鎮生産銷售農牧林防護網,主要用在果樹上、葡萄園裏等,防止麻雀等鳥類偷吃果實,在無棣縣境內沒有發現有捕鳥網生産企業存在。
《情況彙報》中還寫道,由於網具加工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各加工戶主要根據客戶的要求規格進行生産,不排除有個別網具加工戶為追求非法利潤,把防鳥網、驅鳥網當作捕鳥網進行銷售。但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法律依據對生産銷售鳥網(防鳥網、驅鳥網)用於驅逐、捕獵鳥類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作出明確規定。《野生動物保護法》也沒有明文規定不可生産銷售鳥網(防鳥網、捕鳥網),市場監管部門無權對生産銷售鳥網(防鳥網、捕鳥網)行為以行政手段進行干預。
王相花稱,作為行政監督前往進行摸排走訪時,發現了捕鳥網生産銷售的宣傳單頁,“但進一步問商家的時候,他們就不承認這個問題”。
王相花還表示,根據走訪企業了解的情況猜測,部分商家在聽聞買方希望購買捕鳥網後,容易受利益誘導,“他可能生産不了,但他也會答應,可能從別的地方買來再倒出去賣”。
李秀鵬告訴澎湃新聞,由於目前沒有具體的法律依據,市場監管部門無權對生産銷售捕鳥網的行為用行政手段進行干預,“也沒這個職責去管捕鳥網生産的情況,我們只能正面引導”。
而兼職鳥販周天洋表示,僅僅靠巡山拆捕鳥網,是拆不盡的。解決之道,要抓人,還要禁止生産、銷售捕鳥網,“買不到網,沒了工具,就沒人捕了” 。
(原標題:遷徙劫 |暗訪山東無棣:有企業稱制售捕鳥網,官方稱沒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