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廣東各地華僑農場改革 促歸僑僑眷安家置業

2016-11-28 14:43:5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林麗麗):近日,由廣東省僑辦組織的“2016媒體華僑農場采風行”媒體團走進珠海平沙、惠州潼湖等地的華僑農場,了解當地華僑農場改革和發展的情況。 

  據悉,國務院僑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去年印發《關於推進華僑農場改革和發展的意見》通知,要求各地華僑農場深入推進體制改革、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廣東作為全國僑務大省,現有23個華僑農場,安置了來自24個國家的歸難僑6.9萬人,佔中國全部華僑農場安置歸難僑總數四成多。

  創建於1955年的珠海平沙鎮前身為國營平沙機械農場,1978年因安置6623名越南難僑,更名為“廣東省國營平沙華僑農場”,1988年更名為“珠海市平沙華僑農場”。平沙全鎮總面積1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5萬人。

  2015年,在珠海高欄港區經濟引擎的帶動輻射下,平沙華僑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81.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億元;人均GDP58000元;年人均收入20485元;達到周邊地區同等水準。農場積極發揮三次産業聚合優勢,突出農業、服務業作用,不斷提高農業、服務業比重和效益。

  越南歸僑吳育生1979年從越南跟隨家人來到平沙,見證了平沙華僑農場這幾十年的發展變遷,吳育生告訴記者,當年回來時,他才8歲。回國第二年,吳育生就在當地上了學,讀書畢業後,又接受了政府提供的各種免費技能培訓。2006年,吳育生擔任當地一農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帶領75戶農戶家庭創業致富,種植香蕉、芭樂、皇帝柑,養殖羅非魚等,每年的經濟收入可觀。吳育生説,他真切感受到了國家、政府對歸僑僑眷們的關懷和幫助,在他看來,平沙農場有很大的發展潛能和資源優勢,他希望繼續帶領當地農戶發展致富,不斷摸索出更優的運作模式。

  潼僑是惠州市兩大橋鎮之一,前身是建於1966年的國營潼湖華僑農場,曾先後安置了來自越南、印尼、緬甸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名歸難僑,2003年體制機制改革,設立潼僑鎮。2005年,潼僑鎮啟動720戶歸難僑危房改造工程,總投資1.5億元,建設新僑花園和僑安花園,歸僑戶自籌6000到8000元就可分得一套80或96平方米的安居房,自籌1.6到6.9萬元就可分得一棟面積70平方米、3層高的安居房,廣大歸僑僑眷基本實現“住有其屋”的目標。

  53歲的黃瑞豐1964年跟隨著家人離開印尼回到了中國,在潼僑鎮此次“安居惠僑”工程中,黃瑞豐也從原本居住的老舊房搬進了100多平方米寬敞明亮的公寓房。黃瑞豐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政府為歸僑僑眷提供了住所,也安排了農場工作,感覺回到了祖國,人就紮根踏實了。如今,黃瑞豐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印尼特色糕點門店,他和老伴每天用心製作蒸焙的具有印尼特色的九層糕、千層糕等都受到了附近歸僑僑眷和市民的喜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