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川貨3年成交147億元 企業行走逾10萬公里

2016-11-29 10:43:38|來源:四川日報|編輯:范琪妍

  

  本報製圖/盧浩

  帶著4550家次企業行走逾10萬公里

  亮點

  11月28日,隨著川貨全國行·南昌站落下帷幕,2016年的川貨全國行活動也收了一個豹尾。

  自2014年省政府組織開展市場拓展“三大活動”以來,截至今年10月底,川貨全國行已累計組織了4550家次企業,赴省外30余個中心城市開展了近70站川貨全國行活動,行程累計逾10萬公里,實現活動成交金額147億元。

  活動已成為川企和行業組織拓市場、優結構、創機制的重要載體。

  □王林 本報記者 曾小清

  1

  拓市場 搭川貨全國行“快車”企業走進空白市場

  跟著川貨全國行的步伐,四川省雅安義興藏茶有限公司的藏茶走出了西部,成功打入東北市場。企業負責人郭濤説,借助政府搭建的市場拓展平臺,藏茶順利走進了北京、長春、哈爾濱、瀋陽等空白市場。

  嘗到甜頭的不僅僅是雅安義興藏茶。四川省商務廳統計顯示,不少企業依託川貨全國行活動,與省外採購商簽訂了不低於百萬元的年度保底銷售合同。有訂單“兜底”,企業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市場意識也不斷提升。

  四川蓬溪建興青花椒開發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公司最初由當地村支書負責經營,由於市場化經驗不足,公司的“四川名牌産品”始終“養在深閨人未識”,連蓬溪本地人也很少聽説,企業每年産值不到10萬元。

  2014年11月,公司被現在的團隊收購。2015年,建興青花椒搭上川貨全國行“快車”邁上出川路。“過去做事是‘燈下黑’。”建興青花椒董事長劉俊林説,出川嘗到甜頭後,企業的經營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坐商”變為“行商”,主動“走出去”跟農貿市場和超市對接。兩年多來,企業在省外簽下60多個訂單,總金額達1200萬元,年銷售收入也躍升了100倍。在企業帶動下,當地村民每年戶均增收上千元。

  與往年活動相比,今年的川貨全國行活動特別注重産銷對接,推動川貨走進流通主渠道。四川省商務廳牽頭組織了6站活動,每到一處,都會組織專業性、區域性的川貨産銷對接會,邀請當地及周邊的知名採購商和經銷商前來與川企對接。省商務廳廳長劉欣表示,此舉是為了幫助企業建立固定行銷渠道,深耕省外市場。

  在活動的推波助瀾下,川紅集團、雅安義興藏茶等10余家茶企已入駐北京、廣州等地的全國重要茶葉集散市場;成都、自貢、內江等市的休閒食品、調味品企業已入駐長春知名賣場;東坡味道、巴食巴適、廣元七絕等一批地方區域品牌也在省外開起了專賣店。

  2

  優供給 升級包裝改良口味 小食品受眾群不斷擴大

  通過參加川貨全國行活動,去年,廣安武勝縣醉仙麻辣牛肉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銷售額已達2000萬元,比2013年提升約30%。“我們還想把生意做得更大。”公司副總經理汪洪福説,他們想打開更多年輕白領的“胃”,卻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四川宜賓蜀戎坊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行銷總經理翁澤明,以前也有類似的煩惱。他説,由於市場信息不對稱,公司生産的大頭菜基本都是“光著身子”進市場,包裝簡單粗暴,基本無賣相可言,銷售半徑也因此受限。

  去年5月,翁澤明在川貨全國行·北京站結識了幾位重慶的經銷商,儘管大頭菜的品質備受好評,但經銷商們告訴翁澤明,要想打開年輕消費者的市場,除了有好産品,還要配上恰到好處的包裝。

  於是,小小大頭菜開始在包裝的大小、規格、顏色、圖案、LOGO等方面做文章。今年新包裝全新改版升級後,雖然賣價提高了,産品卻比以前受歡迎。“産品的受眾群也擴大了。”翁澤明説,以前只有家庭婦女買大頭菜,現在的銷售額中有兩成是年輕人貢獻的。

  除了包裝,為區域市場定制不同口味的産品,也是大頭菜成功拓展市場的秘訣。

  去年以來,蜀戎坊用全新配方推出了上海版的冰糖麻辣手撕大頭菜,“去掉花椒麻味,降低4成辣味,並根據上海人口味做了偏甜的處理。”翁澤明説,他們前年就與上海經銷商簽訂了1000多萬元的訂單協議,直到上海版手撕大頭菜推出,協議才開始陸續落地。目前已有幾噸冰糖麻辣手撕大頭菜擺上了上海商超貨架,“每次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

  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依託活動走進市場,企業根據需求調優結構,提升産品有效供給能力,讓川貨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3

  創機制 成立産品行銷協會 推動企業資源共享

  “要是我們繼續各自為戰,不僅缺乏規模效益,區域品牌知名度也難以打響。”自貢市國名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國民,曾向一同參加川貨全國行活動的其他9個自貢企業家訴苦。

  大家深有同感。以自貢冷吃兔為例,作為地域品牌,當地的冷吃兔加工企業及小作坊將近兩萬家,但品牌企業少。

  上述10家企業因川貨全國行結成了盟友,併發起成立了自貢鹽幫味特色産品行銷協會。協會今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推動會員企業資源共享。

  川貨全國行活動分給每個市州的展位有限。過去,幾十上百家自貢企業爭搶分下來的10個展位,如今,協會統籌規劃,50家會員企業的産品在一個展位上推出,統一跟採購商、經銷商交流。“雖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到場,但一定能保證協會成員所有的拳頭産品都有機會亮相。”周國民説。

  集團作戰的優勢初步顯現。周國民介紹,以前每家企業只面向自己的客戶群體銷售,現在50家企業的資源可以互通互惠,相互推廣和出售對方産品。“沒參加川貨全國行之前,國名食品每年只有500萬元銷售額,依託本地行業組織整體發力,今年已經突破5000萬元。”

  依託活動進行創新探索,部門聯動、上下互動、協會參與的市場拓展新機制正在形成。除了全省的“規定動作”,今年,經信、工商、質監等7個省直部門、12個市(州),以及四川省行銷協會、省傢具商會等兩個行業商協會,均設計了市場拓展自選動作。此外,不少地區的四川商會,積極發揮異地商幫帶動作用,促使上百家川企成功入駐長春著名旅遊景區、瀋陽特色商業街,成為亮麗的風景線。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