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搭乘信息化“高鐵” 探索出網絡扶貧“江西經驗”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春曉):29日下午,參加全國網絡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人員一行考察了贛州市寧都小布鎮“互聯網+農家電商”、賴沙電商村、寧都電商園等地方。
小布鎮電子商務向農村延伸 扶貧APP助力精準脫貧
在參觀小布鎮的電子商務平臺時,小布鎮黨委書記李明生向記者介紹,小布供銷e家店是興農電商公司“1號店•特産中國•寧都館”和“供銷e家”電子商務向農村延伸的終端,這樣的店,在寧都每個鄉鎮每個村都有。
這個店自今年6月開辦運營至今,立足本地資源,實現O2O線上線下聯動和“紅色資源+本地特産”融合發展模式,4個多月來,已銷售本地農副土特産11萬餘元,其中為貧困戶銷售農副産品76000余元,為農民代購生活用品36000余元。
“供銷e家”電子商務平臺産品展示。
除了代銷代購,服務中心還是一個小布土特産的展示平臺。目前,服務中心瞄準小布紅色遊、綠色遊和農家休閒遊熱潮,打造了實體店展示平臺,精心推介小布的茶葉、茶油、蜂蜜、水果、幹貨等特色農産品30余種,既滿足了遊客的需求,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除了電商平臺,一款特別的工作軟體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此款APP軟體能夠實現一對一的脫貧幫扶。在現場,工作人員還向記者演示了軟體的操作過程。
據工作人員介紹,扶貧APP是寧都縣自行開發的一款工作軟體,目的是推動幹部精準結對貧困戶,精準落實扶貧政策措施,更好達到中央要求的精準脫貧效果。
工作人員介紹扶貧APP。
APP內設有扶貧政策、扶貧技術、扶貧管理等欄目。通過幹部上傳扶貧日誌,在線獲取扶貧信息,反映扶貧工作最新動態,交流扶貧經驗做法,實現精準幫扶、精準管理。
扶貧幹部每次走訪時,通過軟體自動獲取幫扶位置、填寫到村的時間、貧困戶意願及交談內容,軟體在後臺自動生産圖文檔案並保存,方便幹部隨手記錄、隨時查詢幫扶進程;扶貧辦可在數據後臺調取任一幹部的幫扶記錄進行查看,同時可通過大數據比對將各單位、幹部的走訪情況進行統計和排名,便於扶貧辦管理和考核幹部。
在現場,工作人員演示了小布鎮常務副鎮長劉翠雲同志的幫扶記錄,記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劉翠雲結對幫扶對像是誰、什麼時候到幫扶、到哪幫扶、採取何種舉措,以及現在進展如何。
通過此款APP軟體,幹部的幫扶效果到底怎麼樣,有沒有用心,全部展現了出來,過去幫扶幹部的走訪記錄無法實時歸檔、幫扶進程無法詳細記錄、考核監督無法有效到位的情況,再也不會出現,整個精準扶貧工作實現精準管理、精準分析、精準施策,推動了全鎮精準扶貧工作不斷提質提效。
小布鎮中小學校引進“互聯網+智慧校園”讓學生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小布鎮受教育資源等各方面的條件限制,貧困戶的小孩長大還是貧困戶,貧困現象出現代際傳遞。
“扶貧更先扶智,授魚更要授漁。”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能夠幫助他們開闊眼界、樹立致富志向,並掌握一技之長、具備就業能力,這是改變他們和家庭命運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寧都縣大力開展網絡扶智,通過“互聯網+教育”,繼續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貧困地區,逐步擴大“在線課堂”開設規模,讓貧困地區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資源”,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內動力。
“在線課堂”互動現場。
小布中小學課堂教學就是採用了“互聯網+智慧校園”的模式,現在每個班都聯接了互聯網,利用先進的智慧教育雲平臺、智慧多媒體互動、智慧互動學習卡等與教育先進的省市聯網,利用網上的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了互動教學,高效授課,可以對學生上課掌握知識點的情況進行大數據評估,並能家校互通實現學生考勤管理。
借助學校“小茗”電子閱覽室,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屬的年級選擇不同層次的電子書,打開雲平臺,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書的作者目的,內容介紹,閱讀提示,視頻閱讀素材及電子書進行閱讀,閱讀結束還有相關的閱讀練習。
小學生在“小茗”電子閱覽室上課
學校還有教師使用的電子備課室,教師利用智慧校園雲平臺備課,下載優秀課件等教學資源。完成課堂使用的課件,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又節約了大量時間,使備課高效、優質以促進教學品質的提升。
賴沙電商村實施“互聯網+電商”扶貧 力爭打造電商扶貧新樣板
賴沙村是竹笮鄉下轄的一個自然村,距離縣城8公里,這個村子以安置深山移民和進城農民為主,兼顧安置農改戶、拆遷戶的新農村建設點,是寧都規模最大的新型農村社區。
賴沙電商村實施“互聯網+電商”扶貧模式,鄉政府第一期已空出30余套房為電商提供辦公場地,第二期準備空出80套,即將交付使用。且免費提供辦公場地、桌椅、寬頻等基本辦公設施,為入駐的企業(商戶)創業提供可靠的硬體保障。成立電商服務部,為電商戶(企業)和貧困戶搭建溝通平臺,把周邊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生産的土特産等産品及勞力等信息及時介紹給電商戶(企業),同時把電商戶(企業)需求的産品及勞力要求等信息及時提供給當地群眾,為當地群眾、特別是貧困戶解決産品銷售及務工就業等問題。目前,在電商人才的帶領下,已有42家企業(商戶),從業人員90余人,至今9月份,電商村營業額達到1.5億元,直接帶動村民就業550人,其中貧困戶120戶387人,年人均收入增加2600多元。
各級領導正在參觀賴沙電商村
第三期建設完成後,將能夠容納480多戶電商企業入駐,解決村民就業2000多人,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據竹笮鄉黨委書記陳林生介紹,未來他們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通過聘請專業人員講課,引進電商高端人才,與專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合作培訓專業人才,鼓勵帶動更多人員從事電商創業。不斷推出高端化、多樣化、適應市場需求的産品,力爭把賴沙電商村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電商扶貧的新樣板。
寧都電商園裏的“勵志園”讓殘障人士實現自我價值
寧都電子商務孵化園(簡稱寧都電商園)于2014年9月正式運營,是江西省最早開業運營的縣級電子商務産業園,被江西省商務廳授予“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當網絡與扶貧深度融合,讓“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勵志名言變得生動真實。寧都電商園負責人劉鵬飛向記者介紹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勵志園”。
“勵志園” 是寧都縣首個殘疾人電商創業團隊,成員全是殘疾人。就是這樣一群特殊的弱勢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政府的支持,在寧都電商園開起了自己的網店,實現了電商脫貧致富。
勵志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
廖竹生和曾北方是“勵志園”的代表人物,也是殘障人士通過電商實現創業,體現自我價值的榜樣。
廖竹生一齣生雙手手腕就無法伸直,屬於三級肢體殘疾,由於身體上的缺陷,一度讓這個少年迷茫,不知道今後如何謀生。2014年10月,廖竹生參加了寧都縣電商園舉辦的第一期免費電商培訓班後非常興奮,覺得電商是一能讓他實現創業夢想的理想平臺,從事電商,成為廖竹生圓夢的起點。當年,在孵化園幫助下,廖竹生就開了一家“布潮行專櫃”網,僅一個月收入就超過2000元,初嘗成功的喜悅,更堅定廖竹生通過電商自食其力的信心。兩年多來,廖竹生一邊經營網店一邊刻苦鑽研網絡行銷、美工設計等技能,現在他成了電商園最吃香的美工設計師,單寧都同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每個月給他的工資就有3000元。
曾北方曾經就讀于復旦大學經濟學專業,大學畢業前,一場重病導致身體重度殘疾。身體雖然出現了變故,但曾北方不想成為家人和政府的負擔。
2015年9月,曾北方參加由縣殘聯組織的免費電商培訓班時,了解到廖竹生的事跡,當時就萌生了組織殘疾人共同參與電子商務的想法。培訓結束後,曾北方和廖竹生以及其他4名參加培訓的殘疾人成立殘疾人電商團隊。
殘疾人團隊的電商脫貧,得到了大夥的一致點讚。2015年12月,時任江西省省長、現任省委書記的鹿心社到寧都電商園調研,被他們身殘志堅、自食其力的事跡深深感動,並讚許他們的事跡很勵志。自此,這個團隊有了正式的名字——“勵志園”。網絡扶貧讓“勵志園”這樣的勵志故事,正在寧都不斷上演。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勇於創新、搶抓機遇,搭上信息化“高速列車”,積極推進網絡與扶貧的深度融合,探索出具有地方網絡扶貧特色的“江西經驗”。